康巴传媒微网

巴塘县让数字化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赋能添彩

非遗文化热巴舞展示现场。


记录非遗文化传承人演奏口弦琴。

◎甘孜融媒第六采访团 文/图

非遗文化作为历史的“活化石”,不仅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传承载体,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家园。地处川、滇、藏结合部咽喉要道的巴塘县,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重镇。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千百年间,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弦子、藏戏、山歌、锅庄等民族艺术瑰宝汇集于此,赋予了这座高原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速等原因,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不少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人减少、技艺流失等严峻挑战。面对这个“时代难题”,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巴塘县该如何“破题”?

自今年7月起,一场覆盖巴塘县17个乡(镇)91个行政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收录工作在鹏城大地如火如荼地铺陈开来,以数字化赋能成为巴塘县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解题思路”。

“数字”赋能 为传承保护注入新活力

今年20岁的扎西是地道的巴塘人,从四川民族学院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成为巴塘县宣传部文艺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滨河路广场与合作的第三方录制团队沟通协调莫多乡莫多村的拍摄内容和细节,这已经是他一个多月以来协调拍摄的第四十多个村子。

在扎西的记忆中,小时候常常能看到或听到藏戏、热巴舞、口弦琴等,而现在却是难得一见。这次的文化收录工作,让他找到了这些传统文化逐步消失的原因。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播方式有限、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成为摆在巴塘县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充分挖掘和传承保护巴塘县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我们深入全县17个乡镇91个行政村,全覆盖收集各村各具特色的弦子、酒歌、藏戏等传统文化资源,目前已经收集了7个乡镇的文化资源。”谈起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扎西感触颇多,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巴塘人,能够参与到这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中,荣幸之余又感觉意义非凡。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为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可能。经过多方学习、反复调研和积极探索,一个通过田野调查、数字化记录、教材编撰等方式来全面挖掘、整理和保护巴塘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应运而生。

“项目前期深入各个乡镇、村落开展田野调查,全面挖掘和整理当地的锅庄、说唱、热巴、弦子等传统文化,准备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立体的巴塘县传统文化档案。”据扎西介绍,此次收录工作主要针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用数字音频、视频、图片等技术手段进行规范记录,拍摄完成后将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进行入库归档管理。

群众踊跃 让传承保护能“薪火相传”

居住在巴塘县列依乡自热村的郎措,是全村唯一一个会制作和吹奏藏族民间乐器口弦琴的人。这是一种由竹片制作而成的簧片乐器,郎措已记不起自己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在她的记忆中只知道以前村里不少老人都会制作这个乐器,每到农忙之余,大家都爱围坐一起吹起口弦琴自娱自乐。如今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口弦琴逐步被遗忘,甚至是郎措的儿子也不太愿意学习口弦琴的制作。

面对这样一门即将失传的传统文化,扎西和录制团队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详细拍摄了口弦琴的制作方式、吹奏方式和朗措能够吹奏的全部曲目。而这些素材将和此次全覆盖收集的所有文化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以此丰富和更新巴塘县现有文化资源的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永久保存,还能方便地进行资源共享和传播,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这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教育推广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对于口弦琴能够被收录,郎措表示觉得特别有意义,她希望这门技艺能够一代代传下去。

整个收录过程中,苏洼龙乡南戈村的收录时间用时最久,耗时整整两天。虽然正处于秋收农忙季,但村民们对此都表示特别支持,积极主动参与录制。南戈村党支部书记益西泽仁告诉记者,虽然耽搁了大家两天的秋收时间,但全村都特别支持,因为能把村子里这些文化记录下来,方便子孙后代们了解这些文化,特别有意义。以后还要把这些视频放在村史馆供大家欣赏了解。

深耕精拓 守住传统文化的“魂”与“脉”

从盛夏到深秋,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扎西和录制团队的脚步踏遍了巴塘县每一个村落,共收录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弦子、热巴、藏戏、酒歌、歌卦、吉祥颂词等可用数据600余首。

“我们一共拍摄录制了近千例流传在各村的传统文化,经过比对筛选,最终留下了600多例传统文化的视频,正在进行后期整理、翻译和入档工作。”此次文化收录工作不仅是对巴塘的传统文化进行一番“深耕”,更是巴塘县在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上的创新探索,将这些濒临失传的文化定格为“永恒”,让其在数字世界中“重获新生”。

据了解,近年来,巴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相继建成了《巴塘弦子数据库》《巴塘藏戏数据库》《巴塘老照片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料库,组建了艺术团、藏戏团、天籁童声合唱团等文艺团体,策划举办了央勒节、弦胡王子比赛、原生态民歌比赛、非遗文化展演等文化活动,切实让陈列在鹏城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此外,还实施了鹦哥嘴石刻群保护、关帝庙保护、“盛喜梅朵”村史馆、藏巴拉山红色文化景观节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口述史、口袋书等一批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巴塘县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巴塘县还通过口述历史、现场演示等方式,系统梳理省级非遗巴塘热巴舞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艺术特色。同时运用高清摄像、专业录音及详尽的文字记录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捕捉热巴舞的舞蹈动作、服饰制作、音乐伴奏等信息,全面立体还原非遗的本来面貌,为后续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制定奠定基础。

“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巴塘段建设为重点,通过编制文化规划、编撰文化志、口述史、寻找民间‘守艺人’等方式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梳理文化脉络、发展文艺队伍。”据巴塘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志玛介绍,巴塘县还将同步建设村史馆、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文化阵地,实施传统文化大摸底、文化遗产保护修缮、文艺精品创作、非遗“六进”等行动,在保护、传承、利用上狠下功夫,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新的活力,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州贡献巴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