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2016年,农牧民的这些小目标实现了

甘孜日报    2017年01月19日

    ■本网记者 马建华

    寒来暑往,春耕冬藏。但时间并非简单地周期重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令人倍受鼓舞的新年贺词。过去的一年里,祖国和我们,都进步了!2017年的新年,也一定会成为我州各族群众在甘孜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征程上的又一个新起点。

    再过五年,我们将欣喜地看到:随着甘孜格萨尔机场建成通航、雅康高速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一批国省干道改造升级,出州大通道基本形成,州内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一个安全便捷、四通八达的“畅通甘孜”将逐步呈现;随着城乡提升和生态文明战略深入推进,立体生态格局不断完善,一个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甘孜”将更加多彩;随着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治体系逐步健全、法治良序基本形成,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不断深入,一个法治昌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和谐甘孜”将持续巩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不断增强,一个惠及全州百万各族人民的“小康甘孜”将全面建成。在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州委书记刘成鸣描绘的宏伟蓝图,是州委带给全州各族群众最好的新年礼物。

    鼓舞之余,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困难群众的牵挂:“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喜的是,我州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贫措施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全面落实,“五大扶贫工程”有效推进,2016年预计实现280个贫困村“摘帽”、821233985人脱贫。抽象数字的背后,必是一个个真切、生动的脱贫故事。

    数九寒天里,甘孜大地,暖意融融,回望2016,我州农牧民群众幸福开怀,去年初定下的“”已经实现了,一份份优秀的民生答卷,串连起农牧民群众的开心笑脸。

    新年新希望

    全域旅游

    冬日的暖阳越过山坳,金色的光芒洒满稻城县香格里拉镇拉木格村。村民中拥次仁早已将家里收拾得整整洁洁。“把家里收拾得亮堂一些,精神抖擞地迎接新的一年。”中拥次仁和家人喝着酥油茶,一脸知足,与记者畅谈谈刚刚去的一年,他心情舒畅,他卖给合作社308斤松茸,收入达到1.86万元;通过合作社分红,再获2400元的收入;马帮退出补偿费也有1万多元。他一家六口在2016年成功脱贫了!

    木格村紧邻亚丁景区,过去,村民组建马帮在景区挣钱,“虽然一年也挣了不少钱,但马匹对景区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县上和镇上干部要求解散马帮,因为村民都是靠山吃山,生态被破坏了,还搞什么旅游?村民一时想不通,没有了马帮,收入从哪里来?”中拥次仁说,县上维护景区生态安全的态度很坚决,决定实施马帮退出补偿机制,组建了合作社,仅去年松茸销售收入就达78万元,每户村民在这一项的收入平均超过万元。有了良好的生态,松茸长势很好,茂密的森林成为村民的摇钱树,收入稳定了,不怕贫困反弹。

    在香格里拉镇,从精准识别的贫困户82429人,到如今只剩下39户贫困户186人。2016年,这个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900多元,较2011年增长171%;接待游客145万人次,较2011年增长437%

    稻城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李文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香格里拉镇依托稻城亚丁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脱贫攻坚故事。

    中拥次仁绝不是我州第一个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色达大酒店开张后,我就被他们招收为酒店服务员。一个月的工资超过了3000元”。15日,色达大酒店的服务员卓玛告诉记者,她家住色柯镇幸福村,家里有7口人,家里的日常开支靠挖虫草,运气好的时候,有2万元的收入,但入不敷出,是精准扶贫对象。经过培训后,她学会了酒店服务,见到的客人多了,学到了很多文明习惯,在这里工作还包吃住,没有什么开支,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的收入,对于这份工作,她十分珍惜,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稳定了。像她一样在色达大酒店工作的本地员工就有12名。

    “随着来色达旅游的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到目前就有30多万人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县城有78家酒店,可接待4000多名游客食宿。酒店业的兴旺,带动了贫困农牧民就业,以每家酒店接纳10名本地服务员计算,至少有700名贫困农牧民得到了就业,收入普遍在3万元左右”。色达县政府副县长泽娜措告诉记者,色达被誉为格萨尔文化艺术之乡、放归心灵的金色牧场、灵魂苏醒之地,拥有色达藏戏、格萨尔彩绘石刻、藏族牛羊毛编制技艺、川西藏族山歌共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资源厚重;色达结合实际,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引导民族手工艺发展;对全县宾馆饭店从业进行业务和餐饮培训等,引导全县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学会服务技能后,不管是去打工还是自己开帐篷城或民居接待都有可观的收入;色达将在每个片区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酒店,以村集体的形式运营,运营收入将投入到精准扶贫对象上。目前,翁达镇的尼崩达雅文化主题酒店已经建成,和外来运营商达成协议,每年有20万元的租金收入,贫困农牧民还可在酒店打工增加收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的形式,让更多的贫困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发展当中来,最终实现旅游脱贫。

    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牧民们大多散居在偏远的山沟,长年过着游牧帐篷生活。过去,他们不仅没有增收的手段,更缺乏致富的技能,如今,他们都吃上了“旅游饭”。

    201585日,四川首个以藏族木雅文化为主题的俄达门巴旅游景区开园,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模式走进了我州的高寒牧区。负责景区开发的公司将村里空置的49套牧民定居房以资产入股方式进行打造,每年出资40余万元为该村724名牧民全部购买医疗保险和适龄人员农村养老保险,公司与村集体按照73的比例,对景区收入进行分红。2015年,全村分红35万元,今年将实现保底分红85万元。

    村民拉措的女儿亚玛是第一批在景区工作的年轻人,她在景区的餐厅打工,一年可收入15000元左右。

    “因为两个小女儿在外读书,大女儿去打工,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拉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无论景区工作人员怎么劝说,她都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去接受培训。如今,她盼着村上支持家里的加水点,建成集副食、藏饰品、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每年能为家里增收500010000元。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景区工作,四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还为俄达门巴村每个贫困户分发10头牦牛,并对接牦牛奶加工企业收购牦牛奶,每户每年可增收11000元左右。

    今年8月开业的嘉姆尊酒店,是康定市木雅景区携手民营企业联合打造的景区带动型扶贫实体,当地贫困群众以景区入股,不但可以享受景区资源红利,还通过协议,获得在企业就业和由企业购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好处。“这一批学员培训结束后,到康定木雅泽朵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从事餐饮服务、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呷巴乡俄达门巴村主任向多说,景区运行后,这里的贫困户不但能脱贫,而且有望致富。

    新年新愿景

    合作社

    新年新气象,盘点过去的2016,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节节攀升。

    道孚县协德乡先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阿都用自家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雍格农业合作社,在基地里种植了10亩油菜。西绕降措满怀喜悦地说:“去年种植的10亩油菜每亩能增收400元左后,同时,在村上的劳务输出队务工,仅今年上半年就挣了3000多元。”

    据了解,该村为今年脱贫摘帽村,全村总人口111 520人,计划今年脱贫94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69%。按照“项目集合、农旅融合、资源整合”的思路,先锋村借力灾后重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100万元,配套完善了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上,先锋村建成青稞、油菜、马铃薯等观光农业2100余亩,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500元,同时,成立了雍格农业合作社,组建了专业劳务输出队,带动户均年增收3000元。

    记者见到雅江县湾地沟村村民卓嘎时,她已经没有了愁容,她的丈夫18年前就离开了人世,留下3个孩子。卓嘎靠采松茸艰难度日,松茸产量不佳,只有靠借钱度日,不但没有过上好日子,还欠了3万元的外债。贫困像一座大山压得卓嘎喘不过气来。

    去年3月,湾地沟村成立了藏香鸡养殖合作社。听说入股有分红,还能补贴3000元股本,卓嘎拿出2000元在合作社入了股。只跟牛羊打交道连鸡圈都没有见过的卓嘎将信将疑,养殖藏香鸡真能还清她的欠款吗?“第一书记到处奔波,在成都找了一家红标鸡养殖企业,没有技术,企业提供鸡苗和成品饲料;没有销路,企业以保底价回购。”卓嘎说,我的小女儿大学毕业准备考公务员,她鼓励我在家养殖藏香鸡,主动帮我修建鸡舍,养50只藏香鸡,每只按照150元计算,就有7500元的收入,等有了养殖经验,再扩大规模,我哪里也不用去,收入就会大大增加,不仅可以还清外债,还可以修建新的住房。

    如今,湾地沟村已经通了水泥路,今年养鸡场能够出栏2万只藏香鸡。

    去年年初,石渠县虾扎镇自筹资金成立腾吉畜牧专业合作社,牧民自愿入股,以贫困户为主。合作社开办的腾吉超市,采取半公益化的经营模式,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可先拿生活必备品,后付钱。

    “以前都是靠政策、等帮扶,有了滕吉超市后,在超市里买东西可以用签字代替付款,等在合作社上班挣了钱再还给超市,现在工作的劲头特别大。”合作社村民扎西说,生活有了着落,致富的干劲就更大了。

    同在一个县的色须镇牧民泽让多登比扎西发展得快,已成了当地的脱贫“明星”。

    过去,泽让多登和家人常年在青海和石渠间迁徙,虫草季节回石渠挖虫草,挣点钱又回青海,靠天吃饭、土里淘金的日子并不容易。

    2015年,泽仁多登听说,石渠县要成立合作社,牧民可通过牲畜、草场或技术入股。在青海练就一身种菜本领的泽仁多登带着种得一手好牧草的弟弟,靠技术入股达龙合作社。

    找到了技术能手,县里又组织了专家团队,携手援藏省市,一起教牧民种草、翻地、改良土壤、搭建大棚、育种育苗,硬是让草木不生的荒滩“长”出了大棚。

    2015年,泽仁多登比往年多挣2万多元,弟弟也挣了5万元,比以前全家挖虫草还多挣2万元。

    沾到喜气的贫困户不止泽仁多登。据石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尼美根绒介绍,达龙合作社2015年实现经营收入18.57万元,户均收入10319元。其中,红旗一村牧民组成的种草、灭鼠等十四个小组,创收95.39万元,户均收入7511元。

    不久前,理塘县藏坝乡的村民降央曲批用1头牦牛加入藏青扎喇合作社,因身强体壮,他和另外5户贫困户得到“照顾”,签订了3年的放牧合同,现在,他每年可领到4万元工资。

    村民土登说:“我们这里草坝大,草长得好,喂出来的牦牛绿色无污染,每家投3000元买一头牛放到合作社,就像存到银行一样稳赚不赔,年底还可以从出栏的牛和奶产品的销售上得到分红。”

    围绕经济繁荣的小康社会、生活殷实的小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民主文明的小康社会、家园秀美的小康社会、保障有力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把我州建成“畅通甘孜、美丽甘孜、和谐甘孜、小康甘孜”,2017年,全州各族群众翘首以盼,定下更大的发展目标,行走在全面奔康的新征程上。

    


  • 上一篇:幸福快乐的擦鞋匠
  • 下一篇:冬季室内取暖 需防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