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中省媒体记者看甘孜

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28日

    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社长 邹辉:

    生活还会有一种在甘孜的方式

    太太热衷旅游,在我看来,已到“驴友”级别,尤喜甘孜。在未调四川工作前,她和她爱好旅游的同事把不少假期都用在了甘孜旅行上,少则五六天,多则十余天,每次归来,都要绘声绘色地讲述圣洁甘孜最纯净的蓝与白、黄与红,天湖如明镜,牛羊如繁星,藏族老阿妈是如何的纯朴慈祥,晒得黝黑的小女孩是如何的天真无邪,听起来似乎只有甘孜才是人间的一片净土,让人神往。

    大抵源于太太对甘孜的痴迷,自己也有了去甘孜走一走的的冲动。调到四川工作后,自己也加入了太太和她同事的“驴行”队伍。到了甘孜,才真正感悟到了太太为何如此的对甘孜情有独钟,才真正明白了其实生活还会有一种在甘孜的方式,才真正让身心得到了前往未有的释放。

    我也爱上了甘孜。甘孜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仅为世人到甘孜提供了便利,也为当地的藏族民众生活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路径。

    由于一双儿女尚小的原因,加之工作繁忙,太太已有数年没有前往她魂牵梦萦的甘孜了。她一直向往的人间天堂稻城亚丁还未曾去过,我一定要尽早抽出时间陪她前往,去圆我们共同的梦,回来告诉一双儿女属于甘孜的美。

    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记者 张力:

    这里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美的草场

    作为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对口联系甘孜的记者,每年去的次数最多的地方是甘孜,呆的时间最长的是甘孜。初到甘孜,印象最深的是“远”和“行路难”。记得2011410炉霍5.3级地震,我们从康定出发,过了八美路越来越难走,一路上全是碎石子,风沙满天,人车都快颠散架了,260公里的路走了10个小时。当我们结束采访返程时,看着坑坑洼洼的路面,真是没有勇气再踏上去。如果要去石渠县采访,都会先飞到青海玉树,再搭车过去。那时的甘孜落后,落后在交通。

    2009-2012年甘孜州交通建设推进方案》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复,打响甘孜交通会战的第一枪。甘孜交通,从平地跃起,飞步追赶,路面舒适度、安全性大大提高,从州府康定到偏远的石渠、稻城等县时间缩短1/3左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再到甘孜采访,不再恐惧行路难。

    2016年,有着前两轮“甘推”成功经验的甘孜州,将再用三年时间,依托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甘孜州2016-2018年交通建设推进方案》,再投资285亿元,再建“2+16”个交通重点项目。到2018年,雅康高速公路和康定过境段建成通车,甘孜州府康定将实现高速公路连通。我们期待在未来,安全、畅通的交通体系,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大美甘孜,因为这里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美的草场和纯朴热情的藏族同胞。

    康巴卫视《格桑花开》记者 罗松格列:

    甘孜之美在于那些有故事的人

    于我而言,甘孜之美在于那些有故事的人。

    乡村教师龙他的细腻,敬老院院长小热登的温暖,和平村村支书刘显虎的抱负,乡村医生谭晓琴的担当。

    甘孜之美,就在于甘孜人。

    大山大河,雪山草原,真是美。而许许多多的甘孜人,给这种自然之美赋予了温度。有温度了,就可以贴近。贴近了,就会发现美之内的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更源自于越过二郎山进入甘孜的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

    包容友善的大山大河,热情诚信的农牧民,奉献敬业的建设者,富强、文明、和谐,是甘孜之美、甘孜之精神的具体呈现。

    我是一名记录者,发现了甘孜之美,正在感悟甘孜之精神。欢迎您与我同行。

  • 上一篇:庆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公益广告(九)
  • 下一篇:我州与川航集团川航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