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健康生活 >> 浏览文章

鼠疫防控知识

甘孜日报    2024年09月24日

鼠疫(plague)是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

鼠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和我国法定的甲类管理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纪时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洲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

流行地区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流行最广的3个国家是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秘鲁。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在西藏和青海,其他地区也有散发。2022年6月15日报道,新研究显示,黑死病1338年出现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所在的地方。1346至1353年,黑死病在全球肆虐,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场大流行病,造成多达2亿人死亡。黑死病的成因据认为是腺鼠疫。腺鼠疫由鼠疫杆菌引发,通过跳蚤传播,但它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传染源

染疫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包括鼠类、旱獭等。

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食用未煮熟的鼠疫病死动物(如旱獭、兔、藏系绵羊等)可发生肠鼠疫。

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实验室感染: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但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性用药可降低易感性。

高发季节

人间鼠疫流行,均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人间鼠疫多发生在6至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这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

基本病因

当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鼠疫菌经皮肤进入人体后,首先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淋巴结炎,极度肿胀,即为“腺鼠疫”。如果此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将继续沿着淋巴系统扩散,侵犯其他淋巴结。鼠疫菌及内毒素,也可经淋巴循环系统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趾端坏死等表现(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然后侵入肺组织引起继发性肺鼠疫。当人类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吸入一定数量的鼠疫菌后,可引发原发性肺鼠疫。

此外,鼠疫菌经过不同途径侵及人体不同部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导致全身严重病变,以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

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至6天之间,多为2至3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其中,腺型和皮肤型鼠疫的潜伏期较长,约为2至8天;原发性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潜伏期较短,约为1至3天。

鼠疫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寒战、高热、体温骤升至39至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妄等。

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所在区域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一定要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如更衣、灭蚤、消毒等。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含氯石灰或甲酚的皂液彻底消毒。

应灭鼠、灭蚤,监控鼠间鼠疫,加强疫情报告。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进行严格检疫,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参加防疫的工作人员应进行鼠疫菌苗接种。

州疾控中心


  • 上一篇:泡一杯秋日养生茶饮
  • 下一篇:理塘县藏医院与成都爱尔眼科建立专科联盟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jksh/10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