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19日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五彩的经幡正随风飘扬,成群的牛羊自在悠闲地漫步觅食,人们伫立在这蓝天下,张开双臂拥抱那裹挟着青草地气息和淡淡花香的微风,静静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一切是那样地静谧安逸。但是,在这美丽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能给动物和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杀手”——大名鼎鼎的“包虫”。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在甘孜州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包虫病主要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包虫病列为丙类传染病,2006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虫体长度为2——11mm,多数在5mm以下。显微镜下可见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40um,内为六钩蚴,对外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犬的小肠上段(空肠),借顶突钩和吸盘固定在肠粘膜上,不引起宿主症状。从食入原头节到成虫发育成熟所需时间6——9周。孕节中的虫卵每7——14d成熟,每个孕节含有虫卵100——1500个。孕节或虫卵可随狗粪便排出,会污染牧场、畜舍、皮毛、蔬菜、土壤、水源等,虫卵一旦被牲畜(羊、牛)或人吞食后,卵内六钩蚴就会在十二指肠孵出,钻入肠壁,通过门静脉系统进人肝、肺等脏器,大约经5个月发育成包虫(棘球蚴)。人和牛羊仅为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不会发育为成虫,但会在体内形成许多包囊。牛羊等动物的包囊如被狗吞食,其头节在狗的小肠经3~10周长成成虫。至此,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染便形成了一个循环。
本病广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1、传染源。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寄生在犬小肠中的成虫每7——14d虫卵成熟、孕节脱落一次。但在感染犬粪中有持续虫卵排出。虫卵在外界对低温、干燥、化学药物的抵抗力强,75%的酒精不能杀灭虫卵,在2℃的水中可存活两年半以上,虫卵可耐受±30℃范围的温度。在-50℃条件下也可短期存活。
2、中间宿主。寄生在中间宿主体内的细粒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它以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且寿命很长,又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牛羊。
3、人类的感染。在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中,人类是偶然感染的,并不参与寄生虫的生活史。人类的感染及在人群中的流行强度取决于犬/绵羊循环的传播水平及人类与之接触的密切程度。因而人类包虫病的流行区也就是畜牧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地区。
主要有以下几种流行因素:
1、生活习惯:犬类往往有舔拭肛门的习惯,由此可将虫卵散布于全身表面,若人与其亲密接触,可随时将虫卵传染给人。另外含有虫卵的犬粪可污染水源和土壤,通过水和土壤污染人的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其次人若食入了感染了虫卵的牛羊,尤其是生食牛羊肉或者没有煮熟的肉,也会造成感染。
2、自然地理条件: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需一定的外环境条件,特别是虫卵排出后需生存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感染中间宿主的机会。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有一定遮荫条件的草原和山地草原适于虫卵在外界的存活。由于犬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故而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加大对犬的管理:
①强化和普及健康教育。
②对家犬实行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无主犬。
③治疗病犬。
④严格管理市场和家庭屠宰,防止家犬接触包虫感染的脏器。
⑤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勿饮生水,吃生肉。
对于包虫病的预防治疗专家还给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1、到牧区应注意自身防护。
2、目前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抗体检测的准确性不高。
3、对疑似包虫病患者严禁穿刺检查。
4、在手术治疗后给与杀虫药口服能够减少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