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旅游频道 2019年03月25日
3月22日,全国人民都收到了一份大礼包——“五一”小长假又回来啦!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2019年放假安排时间表,劳动节只有5月1日放假,为啥现在又有了调整?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学者。
顺应社情民意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为避免调整相邻周休日对正常工作生活节奏的影响,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5个法定假日逢周三时只在当天放假,不调休。
2019年的劳动节恰逢周三,所以2018年12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明确今年“劳动节:5月1日放假”,也就是说放假1天。
过了好多年的“五一”小长假忽然消失了,遗憾之余,不少人纷纷提出好建议。在刚刚闭幕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考虑到劳动节的特殊性和季节的特殊性,也提出了改进和调整的建议。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国务院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决定调整2019年劳动节放假安排,通过调休形成4天假期。
“这个调整充分体现了对民意、民情和民生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宋瑞分析,“五一”小长假调休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近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了利用“五一”小长假休息放松、从事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的习惯。
过去十年里,每年的“五一”假期均是通过调整周末和工作日调休,形成三天左右的“小长假”。略有不同的是,在多数年份里,五一劳动节均处在一周的前两个或后两个工作日,便于和前后的周末进行调换,而2019年的“五一”处在一周的第三个工作日(周三),因此调整起来有一定的特殊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劳动节适逢春夏相交、气候宜人,很多民众都希望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外出旅游、探亲、休闲。为了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作出这样的调整,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了社情民意,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关部门将做好相应安排
自2008年以来,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别可通过与周末连休或与工作日调休等形式,形成若干“小长假”。
宋瑞分析,这些“小长假”的存在,相比仅有一个“五一黄金周”的安排而言,更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分散休假也可避免集中出游带来的各种问题。‘黄金周’这种集中放大假的方式,给交通、景区等带来巨大的压力有目共睹,人们也难有美好的旅游体验。”宋瑞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邢伟表示,从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分布来看,国庆节到春节的间距比较合理,通常在3至4个月,而从春节到国庆节的间距比较长,通常在8—9个月,中间穿插一个“五一”小长假非常适合人们在劳动之余进行休息和调整,也有助于分流春节和国庆节的庞大人流量,提高人们的出行满意度。
实际上,近年来假日经济热度持续不减,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测算,2018年“五一”小长假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0.2%。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本次“五一”假期在不增加假日总量的情况下,通过调休形成4天小长假,既呼应了民生需求和社会舆论,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生产秩序和经济活动的冲击。初步预计,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将同比将分别增长8%和9%左右。
不过,现在距离“五一”假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临时调整假期,交通运输、旅游娱乐等行业的接待能力能跟上吗?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节假日制度已经运行多年,相关领域和行业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方案,交通运输、旅游接待、市场供应等领域具备应对需求高峰的能力。国务院公布劳动节放假调整安排后,有关部门将及时做好相关工作,认真落实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市场供应保障,为广大居民在劳动节假期出行出游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