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7年06月14日
“智力下乡”社会化推进
■冯超颖
近日,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旅发委”)召开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工作专题会,全面审视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去年5月,省旅发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全省四大区域分别设立旅游扶贫促进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昌学院等科研院校成为中心主体,这也是我省社会化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一次机制创新。
运行一年来,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通过“智力下乡”,在多个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旅游扶贫促进中心让四大片区的贫困村能更好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吃上“旅游饭”。
变资源为产品“千A工程”纵深推进
“虽然和之前看到的图片不一样,不是万紫千红的秋色,但现在看到的青山绿水和彩色房子也别有一番情趣。”6月12日,阿坝州黑水县奶子沟“七彩甲足”,成为刚参加完高考的成都游客梁小雨川西自驾之旅的首站,深山里的美景和文化味十足的旅游村寨都让她兴奋不已。随着旅游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像奶子沟一样藏在深山高原的美景开始显山露水,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要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首先要有拿得出手的旅游产品,其次还要有效对接市场。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正在实施旅游资源景区化“千A工程”,将打造和升级大批重点景区。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在所负责片区,通过派出专家指导、协助创建方案编制、协助现场改造等,积极促进了A级景区创建和复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朱德故里景区、海螺沟景区先后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
近日,省旅发委组织相关市州和企业代表,赴浙江开展了四川旅游优选项目路演推介活动,在重点推广的“10+30+100”优选旅游招商项目中,很多项目都涉及四大片区,各旅游扶贫促进中心也为各地制定了营销方案、培育节会等。
完善服务设施暖心服务留住游客
6月11日,朱德故里景区内绿树成荫。
“设施应有尽有,服务周全。”来自江西的游客刘冬告诉记者,特色客家筵席让他非常难忘,各种标准化配置和服务也十分暖心。
好的旅游产品需要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来支撑,在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我省推动“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跟踪督导全省36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启动实施“1+4”工程,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省旅发委积极引导和推进各地的示范创建工作,出台了《2017年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村)创建辅导工作方案》,委托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组织专家赴各地进行实地辅导、提供智力帮扶、优化创建路径。
成立1年来,各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在带动当地发展农业观光游、民俗体验游、休闲度假、养老和健康旅游等方面成效明显。
开发旅游产品让游客“满载而归”
进入夏季,甘孜州稻城县拉木格村的村民又进入了采松茸的季节。我省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立体扶贫。去年,拉木格村仅线上销售野生菌干片就实现收入15万元,村民中拥次靠卖松茸就获得了1.86万元的收入,今年大家都在期待着更好的收获。
由于旅游商品具有可携带、可远销、经济效益大等特点,由此,深入挖掘区域旅游特色商品便成为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的重大任务之一。藏区中心编制了《黑水县旅游商品培育方案》《乡城县旅游商品培育方案》,深入挖掘旅游商品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的旅游特色产品,其中“爱集市”等4款商品已投入生产和销售。乌蒙山区中心对片区内9个县的特色商品进行摸底调研,确定了对古蔺麻辣鸡、川红红茶等进行重点打造;彝区中心深入各地调研,帮助喜德、甘洛、峨边做出了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开发方案及前期设计,后期推广正在进行中;秦巴山区中心帮助广元市苍溪县、南充市仪陇县制定旅游商品品牌年度培育计划,指导培育旅游商品品牌10余个,指导各区县在旅游商品文化创意上进行挖掘,抓住自身文化传统打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