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浏览文章

康巴风情

《甘孜日报》    2014年03月03日

  奇丽的风光

  画面

  一幅四川省地图占据整个画面。

  地圈逐渐扩大到能明显地看出“成都”和“康定”两地的地名。一条红色箭头从“成都”伸出逐渐化为一辆吉普车。车上坐着三个人,驾驶员小张,女记者琴措(藏族),中年画家老徐。

  车子上飘着一面小红旗,旗上几个红色大字:“康巴采风队”。

  吉普车在川西平原上奔驰。车窗外田畴交错,林木森森,一幢幢新建的小洋楼掩映在竹林丛中——好一幅田园景色。

  吉普车登上二郎山。奇丽的高原景色直扑眼前:姿态各异的山峦开满杜鹃,飞腾直下的瀑布坠落山间,苍松古桦直插云天,川藏公路蜿蜒盘旋……

  车至山顶,只见浩渺的云海淹没山谷,山峰像小船浮荡在云涛之中。三名采风队员伫立山顶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忽然,远处的贡嘎山峰在云翳中忽隐忽现……

  画面上叠印出片名《康巴风情》。

  画外响起激越雄浑的主题歌……

  吉普车从二郎山顶急转直下,直驶泸定桥。 

  看,一座造型奇伟的铁索桥,在急流上横空出世。三名采风队员在绿女红男中走上泸定铁索桥。凭栏眺望,大渡河水迎面扑来,令人昏眩。

  小张靠一靠琴措肩头,三人走过桥头,登上红军栏,琴措跟小张、老徐频频指点:这儿是当年红军指挥员指挥夺桥的地方,这是红军当年掩护夺桥的机枪阵地,那儿是当年夺桥的二十二勇士的出击点……

  采风队三人再登上红军楼最高层,跳望泸定城鳞次栉比的新起的高楼,俯瞰铁索桥下滚滚的大渡河水,呼吼着奔向东方……

  画面上是一面飘拂着的采风队旗的特写。

  采风队三人的背影逐渐变大,插在小张肩上的猎枪枪口上的采风队队旗在山风吹拂下习习招展。

  采风队三人朝着远处的冰峰前进,后面跟着两个赶马的彝胞,他们边走边哼起无法理解内容的山歌调。

  冰峰越来越近了,已经能分辨出冰峰、冰川、冰谷、冰融洞和冰裂缝的轮廓了。

  小张跑到高处,举起望远镜四处瞭望,琴措抢拍远处的冰峰、冰川的奇景,老徐不断在画板上勾划冰峰的雄姿……

  眼前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冰洞,状如城门,奇妙极了,但人马不能通过,只能佇立观赏。

  来到涌泉,这是冰川消融的流水潺潺有声,系海螺沟的水源。

  解说词

  从成都出南门,经邛崃、雅安、天全,便进入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了。

  甘孜藏族自治州古称“康巴”。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饶,在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百万藏、汉、回、彝各族人民。远在汉朝,康巴的先民就与中央政权发生了联系。唐宋时期,逐渐繁盛。元、明、清王朝在甘孜州推行土司制度。1939年成立了国民党西康省政府,1950年11月24日成立了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现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更名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进入甘孜州,必先经过高达3427公尺的二郎山。这山山势险峻,古树参天,路途艰险,气候异常,是四川到西藏的必经之路。解放后,川藏公路,从成都可达拉萨。

  泸定是甘孜州的门户,世界闻名的泸定铁索轿就修建在县城内。康熙四十年春(1701年),征服了大渡河一带蕃民,为加强其统治,派员修桥。康熙四十六年桥建成。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宽九尺,有铁索十三根,上铺板,以利行人。康熙皇帝御笔亲题《泸定桥》。

  1935年5月,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夺取了这座铁索桥,打通了北上抗日的道路。

  如今,泸定城己经是一座新兴城市,高楼矗立,市景繁华,交通发达,离铁索桥不远,有钢缆桥,石拱桥,是川藏公路线上的枢纽,为繁荣发展内地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泸定境内多奇山异水,海螺沟就是重要的风景区之一。这个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原始森林中的现代冰川,主要观赏点有冰川冰融的城门洞、涌泉、冰裂缝、冰川刻槽、巨型错落体、悬扇、巨大的冰潭石、原始森林和温泉。东坡的海螺沟冰川伸进森林线达六公里,它的下限海拔仅2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

  • 上一篇:泸定方言俚语
  • 下一篇: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编纂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