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今,年少的90一代人已从大学校园走出,踏入了社会。他们即将成为祖国的栋梁。建设国家的接力棒将从50、60、70、80人的手里传到他们的手中。90一代人的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的梦想关乎着国家的未来。5月1日至10日,在《新京报》与甘孜州政府的组织下,6名优秀的首都大学生走进了康巴,在康巴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寻找人生的梦想。他们能在康巴找到自己的梦想吗,找到自己心中的远方香格里拉吗?这6名优秀首都大学生折射了90一代人的心灵状况。为此,本报特策划了《追寻90一代人的梦想与他们心中的远方香格里拉》连续报道,一窥90一代人的心里世界,并以此预见祖国的未来。
向着远方启程
■ 本报记者 唐闯
2013年,“中国梦”成为中国热词。然而,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梦想,需要去寻找,需要去追逐。梦想,意味着远方,意味着天边外。梦想,在现代社会有一个词语即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既是一个地域名词,又是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追寻梦想,追寻香格里拉是人类亘古的事业。5月1日至10日,一群90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他们从北京出发,向甘孜进发,踏上康巴的土地,寻找他们心中远方的香格里拉。
六位入选者
4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生赵丁接到通知,他从3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甘孜文化体验游”活动中的一员。这个消息令他兴奋不已。
相同的兴奋传递给了首都的另外五名大学生,他们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刘栩昊、中国传媒大学的施维、北京大学的刘泽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杰伟、中国人民大学的樊迎春。
他们将代表首都的大学生,前往甘孜州。入选的六名大学生都是90后,其中有两名本科生四名研究生,除了高学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旅游经历,具备文字写作和较好的摄影能力。
在4月9日这天,六名素未谋面的大学生被同一条消息吸引。当天,一则“甘孜文化体验游”的招募消息迅速在首都各大高校传播,短短几天,上万大学生转发了这条招募信息,这大大出乎消息发布方《新京报》的意料,他们没有想到这则招募消息会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根据《新京报》发布的招募消息,只要通过微信转发招募消息,并至少获得5个人点赞,然后将截屏发送《新京报》的微信平台,参与者将可能收到参加面试的通知,并有可能成为“甘孜文化体验游”的一名成员。
与这一消息一并在《新京报》的微信平台上发布的,还有《新京报》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介绍。该报在介绍甘孜州的时候,引用了州长益西达瓦的话:“我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在甘孜州,不堵车,不用在路上打球。”甘孜州即是地域上的香格里拉核心地带。
最终,上千名大学生加入到争取前往甘孜的行列中来。
渴望远方
然而,最终吸引大学生们的目光,促使他们参与这项选拔活动的,不仅仅是为期十天的免费体验之旅。对参与此次选拔活动的大学生而言,走出都市,走向一个未知的远方有着独特的意义。英国作家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吸引着他们。
平日里,就读中国政法大学的赵丁几乎没有时间考虑远方的问题。他学的是法学,同时,还忙着攻读国际商务的学位;业余时间,赵丁还要前往一家公司做兼职。他的生活节奏和整个城市捆绑在一起,每一分一秒都很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敢松懈,蔓延到校园中的竞争让他有些疲于奔命,在他眼里,大学生活早已从想象中的世界里抽离了。
北京体育大学的刘栩昊热爱自己的专业,他每天要花许多时间重复挥动球杆,练习、提高自己的高尔夫球技术;他承认打高尔夫球能带给自己快乐,但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之余,他一直在设想,假如有什么契机可以出去走一走,也许生活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会更懂得热爱生活,对未来更勇敢,对世界更包容,对自己和自己的人生更了解。
作为一个课业已经不是很繁重的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的施维按部就班地生活;她常常看到和听到的往往是同学、朋友间关于未来的思考和担忧,谁谁谁找了什么样的实习,谁谁谁换了什么样的工作,谁谁谁和男朋友要结婚了,谁谁谁在哪买了房。“很多时候,自己几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从小学到攻读研究生学位,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每天重复着大体相同的事,施维鲜有时间停下来。
“你不用思考,就知道自己下周一,甚至下个月能够干什么,出现在什么地方。”谈到一成不变的生活,赵丁如此总结。但当“甘孜文化体验游”的招募消息发布后,通过互联网,通过许多人的描述,一个由雪山、草原、寺院组成的世界梦幻般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
“流星划过的瞬间和彩虹出现的地方都不常见,所以才更加美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杰伟如此表达对甘孜的向往。中国人民大学的樊迎春坚信甘孜之行,自己一定会拥有一段经历一种收获,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学到新知识,也可以思考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我,普通但拒绝平凡,期待朝圣和纯洁的心灵之旅。”赵丁,这个早已习惯了三点一线忙碌奔波的大学生,在出发之前,通过《新京报》旅游周刊的微信平台,写下了自己对甘孜之行的期待。
为了走进甘孜,六名入选的大学生经历了他们人生经历中一次特别的选拔活动。他们从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
4月9日到4月19日,面对张贴在校园里的相关招募海报以及手机上的微信消息,不少大学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微信,迅速转发了这一消息。这些大学生分别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十余所高校。
尽管转发了这则招募消息,但在进入面试之前,李杰伟曾一度认为,这则招募消息不可靠,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在他的经历和经验中,“免费”往往和骗局和不可靠联系在一起,直到李杰伟进入面试和体测环节,他才坚信他渴望走进未知世界的梦想是真实的。
4月19日,看着前来应征的大学生,《新京报》组织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宣布:最终只有六个人能够留下来,并在5月1日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甘孜州人民政府的合作方,《新京报》负责此次招募活动的策划、宣传以及选拔工作,甘孜州提供入选者十天的免费文化体验之旅,入选的最终六个人将走进甘孜藏区的稻城、巴塘、白玉、德格、甘孜、康定等地,体验多元、神秘的康巴藏文化。
面对有限的名额,竞争异常激烈。在随后的选拔活动中,从上千名学子中挑选出来的30名候选人,分别参加了面试、体能测试和试镜,六位大学生经过精心准备,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方式表达自己对远方的向往,对梦想的渴望。这让评委老师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过筛子一样的程序下,不断有人被淘汰,直至最后的六个人被确定下来。
4月20日,六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大学生第一次在一起合影,他们从对手变成了队友;面对摄影镜头,他们绽放笑容。此时,他们已开始在北京眺望甘孜,尽管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找到很多文字和图片,但对那片他们从未踏足的土地,他们已经开始想象当自己的双脚接触到高原时的种种情景。
入选的六位大学生将在甘孜州经历怎样的故事?他们能找到自己渴望的未知和惊喜吗?他们能在十天的时间里发现什么?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值得期待。
4月30日,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它的目的地是成都。六位入选的大学生将在成都休整一夜后,搭乘另一班飞机,飞向甘孜,飞向他们想象中的远方香格里拉。
与此同时,记者从康定出发,前往稻城亚丁机场,在那里等待他们,并将见证他们追寻梦想的心路历程。
▶本文图片由《新京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