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中央红军七天七夜过泸定

《甘孜日报》    2016年08月08日

 
泸定城的红军雕塑。
    ■ 邓明前
    红军攻克石门坎战斗
    石门坎,顾名思义,是在悬岩峭壁凿出的一条“U”字形羊肠小道。平时行人经过,要放平脚板,手扶岩体慢慢通过。稍不留神,会坠岩落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
    1935年5月29日,红二团先遣营在加郡老街南侧风岗梁子,遭遇川军一个排的阻击。敌军见红军人多,放了几枪,撤出阵地,往北慌忙溃逃,躲进石门坎战壕。红军追到瓦石沟,前方是峭壁千仞的高山。红军的第一反应是:地形不利,敌人居高临下,硬往上冲,没有掩体可利用,会造成大的伤亡。于是,红军利用河滩孤石,沙凹隐蔽下来。团长龙振华举起望远镜观察后,对团政委邓华说:“敌人真会选地势,刚才打来的子弹是从前方500米高岩、乱石叠起的战壕里射出的。敌人看得见我们,我们却看不见敌人。战壕两侧处于射击盲区,易守难攻,不好对付。”邓华说:“看来今天遇到了对手。敌人以逸待劳,我们火力再猛,也难奏效。这一仗不好打。”敌军、红军在石门坎形成僵持态势。此时,龙、邓两位指挥员,通过向导了解到石门坎周边地形、通道和敌情后,最后决定:找来带路“干人”,由邓华率红二团二营九连一部,钻进瓦石沟,爬上张园子,绕小路直上石门坎山顶。由上至下打个敌人措手不及。团长组织红二团主力佯攻,牵制正面敌人。此时,黄永胜、林龙发率红二团抵达瓦石沟。肖华的部队也参加正面攻击。当红二团迂回战斗人员出发不久,左纵队火力支援红四团夺桥的红一军团教导营、辎重队,军委炮兵营,到了与石门坎一河之隔的德威店子上。见河东友军压制在石门坎下河滩乱石一带。高崖上战壕里的敌军借助有利地形拼命阻击红军,气焰嚣张。团长龙振华给对岸部队打手势,请求火力支援。教导营营长陈士榘指挥重机枪手,架好几挺机枪,神炮手赵章成架起迫击炮,两发炮弹飞出去,不偏不斜,落在敌人战壕,“轰!”的两声,红军机枪鸣叫起来,打了二三分钟,炮弹炸得石门坎敌军战壕石头飞滚到河里。炮弹、机枪压住了敌人火力。红二团趁机攻上石门坎,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炮兵营、辎重队见红二团攻克了天险石门坎,立马归队,直扑泸定桥。战斗指挥员之一的邓华,后来在他《回忆录》中,这样回忆石门坎战斗。
    “因炊事员全部掉在后面,第二天拂晓(1935年5月29),有的连队煮了些稀饭吃,有的饿着肚子,继续前进出发。走不到五里,敌人又守住隘路(河口风岗),我们便接着攻击前进,一直把他压到铁丝沟(瓦石沟)附近”。
    “铁丝沟非常险要,左边是很深很急的大渡河,浪涛汹涌,如万马奔腾。右边是很陡的高山,峭壁千仞,高耸入云。敌人即利用此天险顽强固守,同时敌住龙八埠(铺)的一个旅的主力,已赶来占领了铁丝沟的最高处小寨子。开始,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坚决驱逐隘口的敌人,以一连向高山警戒,主力则迅速通向泸定桥前进;我们前面二营,则向铁丝沟的大高山佯攻,主力则由肖华同志率领,由正面迎击。背后是大河,前面是高山,敌人兵力地形都占优势,后退即有吃水的危险,只有往前面拼命,才是出路。此时真是千钧一发,危急万分。经过有力的鼓动,全体指战员奋起了拼死的决心。特别是九连一班人绕至敌人后侧(小寨子),几个手榴弹一打,敌人即动摇。同时三团一部已赶到,战士勇气更高。最后一个反冲锋,便夺取了敌人的阵地。”
    红一军团《战士报》是这样总结石门坎——海子山战斗的:
    敌人一团在依河边隘路死守高不可登的大山,“决”部勇敢强攻,卒将敌全部击溃,枪支百余枝,俘获五六十名,获子弹手榴弹甚多,这更有力的促成了“勇”部夺取泸定桥的胜利,保证我部安全的渡河。
    “决”部是龙振文、邓华所率的红二团;“勇”是黄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代号。海子山龙巴铺、大漩三地小规模战斗结束时,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红四团发起夺取泸定桥战斗。
    
  • 上一篇:徒步康区,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
  • 下一篇:访大渡河探泸定桥 感受世界军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