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秋扎西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根秋扎西正在验收格萨尔千幅唐卡。
根秋扎西正在与中国社科院降边降措和全国格办主任诺布旺丹交流。
根秋扎西向国外游客介绍家乡风俗。
根秋扎西指导唐卡绘画。
■本网记者 赵敏/文 根秋多吉/图
记者曾经写过:在十二世纪的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雪域骄子岭.格萨尔从天界下凡,以自己的英明神勇和智慧无双,让四分五裂的部落王国重新拼合成为统一王朝——格萨尔王朝。人人敬仰的格萨尔雄霸一方,成就一生的浪漫传奇。而要将格萨尔的英雄形象全面定格和展现,只有价值连城,恢弘富丽的《格萨尔千幅唐卡》。
当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刻,格萨尔千幅唐卡正被炒得热火朝天。记者也跟着这样的热闹大大兴奋一把。多年以后,之所以有缘份对格萨尔千幅唐卡进行第二次深入采访,就是想要一个热爱本民族文化的藏族人成就他的梦想。
这么多年过去,各大媒体上已经较少看到格萨尔千幅唐卡的报道,更难寻觅根秋扎西的影踪。而今天,根秋扎西先生就坐在记者面前。
他又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他的经历已经给很多曾经采访他的记者讲过无数遍了,而他寻找格萨尔千幅唐卡的痛苦与艰辛,一个藏族人返回精神原乡的寂寞与孤独,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明了个中滋味。
本来创作格萨尔千幅唐卡是和全世界的人们进行一次精神上的对话和交流,现在却变成根秋扎西一个人默默品茗,孤芳自赏,因为格萨尔千幅唐卡现在还躺在仓库里呼呼睡大觉。
经过对很多记者的讲述,他的经历正变得越来越流利,也越来越细致,而他的梦也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具体。
A
根秋扎西从小爱听格萨尔王的故事,因为当时没有电影电视,更没有电脑。只有很远很远的地方那神奇的格萨尔艺人和烧得很旺的铜火盆里的炭火。于是风雨无阻,根秋扎西就伙同村里的人们骑马去听。他说,格萨尔的故事如此真实,这故事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乡村生活十分接轨。
注重精神梦想的乡村认为格萨尔的故事十分靠谱,不是认为只要有了钱才有安全感。
后来,根秋扎西到八邦寺学画,成为通拉泽翁的弟子。从小听着格萨尔的故事,于是将格萨尔形成图像成了他的心愿和梦想。他在德格印经院学雕塑,当老师。一年后,二十多岁就去来天南海北闯荡。先画画,后做工艺品生意,去新疆,去拉萨,但他心中一直怀揣着这个梦想:想像三国演义一样画格萨尔。
首先是画画需要一种十分优质的矿物原料。这种原料在拉萨的老师那里有,但太少了。后来,他在康巴大地,在德格找到这种原料:天蓝色原料,绿色原料。
于是,用优质原料大规模创作唐卡成为可能。
从清朝开始,少数人就用这个原料创作唐卡,而后世子孙画唐卡没有用过这种矿物原料了。根秋扎西很喜欢嘎玛嘎孜画派,很有立体感。现在有了这种原料,根秋扎西按嘎玛嘎孜的要求,亲自考试,培训,招募画作者然后开始格萨尔千幅唐卡的最初创作。
画了三四年后,德格县时任县委书记龚建忠提出必须画千幅唐卡。后来,州政府也与之合作。时任州委副书记泽波很重视,州内很多领导也很重视,于是,在州内成立了格萨尔有限责任公司。
再后来,这个看来欢天喜地的故事有了一个虎头蛇尾的结尾,就像一个雄心勃勃的成就梦想的年青人不得不直面大而无当的老年。
根秋扎西失望地说,现在资金有困难,格萨尔千幅唐卡放在仓库里。格萨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嘎玛嘎孜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在一起却蒙上厚厚的灰尘,大量资金也陷在里面。
而当时,根秋扎西有着多么丰沛的激情和艺术野心的啊!
他要把70多部格萨尔王传的故事情节和200多个不同人物形象,用唐卡绘画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当然难度很大,写成脚本就是一大难题。脚本形成后,再由画师们根据脚本分解成单幅独立画卷,要经过选题、白描、修改、着色、勾线、渲染、描金、抛光、装帧等一系列工序,既没有先例,又没有经验,也没有可参考借鉴的模式。
根秋扎西既是发起人,又是策划、组织、设计和具体实施人,其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从1997年开始启动至2008年完成,其前期资金投入、外地考察、收集查阅资料、选题构思、培训人员、组织聘请画师、寻找作坊场地和1288幅唐卡绘制全过程的具体实施都是由他亲自主持,参股投资方只负责资金管理和上下协调。在具体创作绘制实践中,麦波和次仁旺加等人担负编写脚本;藏族画师拉孟、泽仁巴登、洛桑贡布、洛呷、亚玛次仁、米玛泽仁等人负责设计绘制白描草图;先后有强巴真追、扎西邓珠、泽仁多吉、克珠尼玛、赵阡、洛布多吉、泽旺交、谢日洛彭、达瓦江称等近100人从事勾线、着色、渲染、描金、抛光等工序,先后参加绘制千幅唐卡的共有200多人。
历时10余年,耗资2300余万元人民币,终于将70多部《格萨尔王传》以藏族传统绘画形式绘制成1288幅唐卡画。该画每幅长2米、宽1.4米,将《格萨尔王传》中记载的当时藏族社会历史、百姓生活、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风民俗、自然风貌和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理想信念等统统用图画形式展现了出来,将《格萨尔王传》中200多个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相貌、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栩栩如生地刻画在唐卡上,这在藏民族绘画史上还是第一次。
B
《格萨尔千幅唐卡》是采用嘎玛嘎孜绘画艺术绘就的。嘎玛嘎孜是流行在康区,由佛教嘎玛嘎举派僧人创立的一个画派,故称嘎玛嘎孜,又别称“康孜”,意为康巴画派。它继承藏族几大画派的精华,又吸收汉族绘画艺术风格,独立形成一个绘画流派。
千幅唐卡全部用天然纯真的矿物、植物颜料成画,颜料加工制作绝无化学处理的配方炮制,故画面经百年而不脱色变色,反而历久返新,古意浓厚。
而支撑格萨尔千幅唐卡梦想的根秋扎西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的雄心壮志却要和曾经修建德格印经院这一宏伟工程的十世德格土司登巴泽仁一较高下。
根秋扎西1964年出生在德格县柯洛洞乡独木岭村一户贫民家中。家中共有5男3女8兄妹,老大根秋扎西从6岁起就参加劳动,失去读书机会。由于家境贫穷,常常受到他人的欺侮和打骂,从而逐步形成坚韧、倔强的性格。他天生长有一个聪明灵巧的脑袋,自幼就酷爱绘画雕塑,以手指代笔,一有空就在地上和各种物体上习画人物、动物和花草树木,画什么像什么,很多人说菩萨有意把艺术家的天赋赐予了根秋扎西。17岁时,家人和亲属们希望他当一名有学问、受人尊敬的僧人。后来,根秋扎西跟随舅舅土登彭措到康区绘画艺术殿堂德格八邦寺,拜著名艺术家唐拉泽旺为师,系统学习绘画雕塑和文化知识,研习嘎玛嘎孜画派风格技艺。后又师从艺术家土登泽仁活佛学习雕塑技艺。此后又跟随很多艺术家学艺,根秋扎西很快成为一名精通藏族传统绘画雕塑技艺的年轻艺人。根秋扎西的绘画才智得到同行的认同肯定,在绘画雕塑领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先后担任德格印经院和德格境内及藏区各地20多座寺院壁画雕塑的指导老师,同时被聘为各地唐卡绘画组织的技艺指导老师。
根秋扎西的童年是在格萨尔文化的熏陶中长大的,格萨尔的故里在德格,他作为德格人对格萨尔文化情有独钟,做梦都想让格萨尔故事活起来,渴望将格萨尔的文化弘扬起来。
根秋扎西决意把从篇幅浩大、结构宏伟、内容广博的已发现的180余部《岭·格萨尔王传》中精选出的最精彩的73部,用图画形式展示给世人,让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了解藏族和藏族文化。
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巨制,他亲自到藏区各地、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收集格萨尔资料。收集阅读各民族的绘画作品,特别对动画片和连环画加以认真学习借鉴。同时向无数熟悉藏族文化的专家学者请教,请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
c
作为艺术总监,根秋登子先生对《格萨尔千幅唐卡》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他说,最早有这个设想和创意的是德格商人,嘎玛布雪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根秋扎西先生。他的资本不雄厚,并不足以支撑这么一个恢弘富丽的浪漫想象,但是根秋扎西先生却具有着成功商人的勇气和远见。他有了这个设想,立即就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他开始着手找画师,东奔西跑到银行贷款。然而真正按照自己的设想实施起来,这位商人才感到自己不光是缺资金,更缺少对格萨尔文化全面、深入的了解。于是他请到了原州政协副主席、著名格学专家根秋登子先生。
根秋登子先生美术专业出身,聘请他来担当《格萨尔千幅唐卡》的艺术总监,实在是名至实归、十分精明的选择。更为可贵的是,根秋登子先生是个热心人,只要是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所奉献,他都尽力而为。他一接受聘请,就毫无保留地,全心全意地,义务地为《格萨尔千幅唐卡》做着前期准备工作。
于是,有了把握市场的成功商人和有对格萨尔和唐卡画都深入了解的专家。加之有了这样克尽绵薄,玉汝于成的精神,就为《格萨尔千幅唐卡》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不过,道路是曲折的,困难是具体的。
不论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展现格萨尔,都应当有自己的锲入点,否则,就会在浩如烟海的格萨尔的众多传奇间把握不好自己。根秋登子先生说,目前专家们所统计到的所有格萨尔的部数并不是确切的,近年发现了不少手抄本和说唱本,发现了不少的格萨尔说唱艺人。
所以,面对生生不息的格萨尔,锲入点怎么找就显得十分关键。
根秋登子先生的一席谈,记者可以确信,根秋登子先生和众多的唐卡画师们一定为这千幅巨作找到了最好的锲入点。
根秋登子先生还介绍说,康区嘎玛嘎孜画派作品的特点是构图灵活、色彩典雅、工笔淡彩(颜色不厚,透明)。画师们使用的矿物质颜料质优价昂,不断增添着格萨尔千幅唐卡的制作成本。就是为成品唐卡作装璜的边子,也是高规格的。根秋登子先生为此还专门到苏杭丝绸之乡去定制。对电脑完成的设计图一一过目。底色为黑色的针织边子上,专门请书法家用金粉来书写藏汉英三种文字。
同时,为了《格萨尔千幅唐卡》的尽善尽美,创作者们还把了三道关:首先,格萨尔王传内容提要和脚本要严把一道关,为创作提供最精华的内容和最容易表现的画面。其次,要严格检查脚本和草图有没有出入。最后,就是彩绘、渲染、钩线、上金、开光全都要达到极高要求。这是第三道关。
这种高工艺、高价格、极高艺术含量的精品,它的基数是1500幅,总长达到1500米。比过去登记在案的超长画作618米翻了一番还要多,以明显优势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因此,《格萨尔千幅唐卡》价值连城。
这样一种超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嘎玛布雪公司携合作伙伴,德格县旅游开发公司,携首批画作进京送审。
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文化部的领导和同志们都来了。
中央民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办的专家们都来了。
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等媒体作了连篇累犊大量的报道。就这样,《格萨尔千幅唐卡》再一次让康巴文化浮现于全中国,全世界的视野。
本来,《格萨尔千幅唐卡》就应当按照这样顺风顺水,神奇得像魔幻现实主义的道路走下去,然而现在却变得如此沉寂!
记者想,如果能让《格萨尔千幅唐卡》再一次在现实中翩翩起舞,那将是一件让文艺界振奋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