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孙钰婷
我的家乡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扬天下的跑马山、千古绝唱的《康定情歌》、“活的艺术”的木雅藏戏、指尖流淌着记忆的鱼通刺绣,绘成了令人神往的画卷。而其中,鱼通刺绣令我情有独钟。
鱼通,一个神秘又浸润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因鱼通文化没有文字记载,鱼通刺绣便成了祖辈们足迹的见证。渐渐的,刺绣与鱼通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婚、寿诞、孩子出生等,那象征着平安、长寿、富贵的刺绣便跃然布上。花鸟鱼虫、屋舍田园,在妇女的穿针走线间变得鲜活、亮丽。久而久之,鱼通刺绣便成了妇女们闲暇时的生活缩影。
“画家一笔,千针万线”,说的就是刺绣人的辛苦。我的奶奶就是热衷刺绣、善良淳朴的农家妇女,她用双手教会我成长。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喜欢依偎在奶奶身边,看着她手中的针线在布匹上跳跃,那如诗如画的情景让我陶醉。奶奶的刺绣细腻、精致,每一针、每一线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奶奶每制作一幅鱼通刺绣,都需要十几天甚至二十几天的辛苦劳作。我总喜欢看奶奶刺绣的样子,在阳光的映照下,看奶奶描样、选线、拧线、穿针、压布,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如此优美和连贯。只见她左手压布,右手举起小小的绣花针,从花纹轮廓的一边起针,直拉到轮廓的另一边落针,她的双手如同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奶奶一边在绣布上飞针走线一边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这针法叫“平针绣”。这时邻居大娘拿着绣布来向奶奶请教绣技,只看见奶奶指着大娘的绣帕说:“这平针绣,针脚要整齐,绣线疏密要均匀,不能重叠,不能交叉,我给你示范几针,你再绣着试试。”邻居大娘认真地学着,奶奶不厌其烦地教着,她们在绣布上留下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花蔓缠枝,鱼鸟成趣……
我也好奇地想学学鱼通刺绣,奶奶便是我学习鱼通刺绣的第一位老师,是她耐心地教我如何搭配颜色,如何掌握针法,如何让图案更加生动。那时候的我,总是一副笨手笨脚的样子,针线也频繁在手中打结,而我却笑得很开心。奶奶慈祥地看着我说:“没关系,慢慢练吧,熟能生巧嘛。其实呀,刺绣就像我们人一样,也有生命。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刺绣,倾注自己的情感,你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作品啦!”她的话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对鱼通刺绣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然而,学习鱼通刺绣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曾因为绣错了一个图案而沮丧,也曾因为针头刺破手指而痛苦,还曾因为耗时太长而缺乏耐心,那些时候,我总是想要放弃,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会这门技艺。但是,每当我想起奶奶那双熟练的手和那张总是笑眯眯的脸,我就会鼓起勇气,重新拿起针线,继续学习。
“有志者,事竟成。”现在,我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绣出一幅简单的鱼通刺绣作品了,不仅如此,我还知道鱼通刺绣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现在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项技艺的学习者和传承者,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学习鱼通刺绣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技艺,更是学习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做事的耐心和坚持。
这门非遗技艺,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收获,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和传承这门技艺,让它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