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始于觉醒 成于践行

甘孜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钟芳

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特别是信步走进一家家手工作坊,在画坊嗅闻翰墨馨香,于陶坊亲身体验一把做陶器的况味,真是别有一番逸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感悟和理解,不只来源于时令季候里的自然之景,还有许多出自于工匠笔下巧夺天工的人文风景。《生活月刊》前主编张泉的《手艺之道:18种觉醒与新生》一书,便以散文化的笔调,讲述手艺人的执着与追求,分析当代语境下传统手工之艺的突破与创新,为传统手工业的存续与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全书以访谈的形式,针对18个手工行业的生存境遇和未来走向,将作者见闻与匠人自叙有机相结合,生动呈现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面面观;也将中国匠人“择一事,钟一生”的工匠精神,以及“迎难而上,锐意变革”的创新精神,尽遣笔端。

这18个手工行业,涵盖缂丝、印染、木作、陶瓷、漆器、羊毛纺织、书籍设计、小提琴制作与维修、暗房、咖啡、茶、美食、空间规划等不同门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作者遴选出这18个手工行业中的代表性人物,与之展开深度恳谈。从他们的创业历程、所思所想,以及对自身行业整体性评价上,逐步梳理出中国传统手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之困。同时,借助一场场高质量的田野调查,作者鲜明地指出:在困境中觉醒,在提振中新生,这既是当代中国传统手工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中国手艺之道迎来变革图强的必由之路。

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在欣赏一件件精彩绝伦的手工艺品时,往往惊叹于它的制作之精、构思之妙,殊不知,为了这些艺术品的诞生,工匠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手艺之道:18种觉醒与新生》里,这些悬而未决的谜题都将一一揭晓。跟随作者张泉跋涉的脚步,走入浙江龙泉,徜徉于这个著名的剑瓷之都,始知为了锻造出一把质地优良而又锋利无比的宝剑,匠人们需要在剑坯上反复折叠锻打32000次。真应了那句老话,一份汗水,一份耕耘。寻访苏州,探幽缂丝工艺的纷繁之美,恍然惊觉,缂丝作品要呈现出立体的色彩层次,往往要动用数十万根丝线通经断纬。慕名前往西藏尼木县普松乡,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为制作一本流传后世的藏传佛经,全村的工匠们已接续雕刻了整整24年……这些不求闻达的工匠,秉承着前人高超的技艺和职业操守,为了让一件件沉寂无声的手工艺品“活”起来和“火”起来,有的皓首穷经,有的精益求精,有的另辟蹊径,坚守于平凡的民间手工艺场,用他们的心灵手巧,用他们的独具匠心,为我们奉献出一件件闪耀着时代光华的手工艺品。中国传统手艺,也在这种默默传承和推陈出新中,得以代代相传。

书中,作者还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顾了中国传统手艺一路走来的艰辛。从80多年前的傅抱石留学日本,“研究工艺、图案,改进景德镇陶瓷”,到日本著名陶艺家安田猛欣然奔赴世界瓷都景德镇,为促进中外手工陶瓷技艺的提高不遗余力;从汪芜先生对影像、展览与空间的种种跨界实践与设想,到欧阳应霁先生在美食、漫画、写作、空间等领域跨越自如;还有“平民老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蹲守在陶艺作坊,不厌其烦地为一件件陶瓷作品着色、打磨……尽管这些个体创业者和家族品牌继承人身份各异,但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却是共通的。尤其令人欣慰的是,面对传统手工艺的日渐式微和发展之困,这些能工巧匠们,不是在看似繁琐的劳动中简单复制,甚至克隆着自己的作品,而是积极契合时代多样化的需求,甚至放眼整个世界,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凭着清醒的认知,理性审视民间手工的勃兴之路。在他们看来,当代手艺之道,不仅要在每件作品的精雕细刻上,始终保持坚如磐石般的专注。而且,还要从宏观层面,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与世界手工技艺的高低分野,并在去粗取精中,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谦逊态度,找到提振民间手工艺的“金钥匙”,以迎来中国传统手工事业的明媚春天。

手艺之道,始于觉醒,成于践行。从《手艺之道:18种觉醒与新生》这本书里,我们已然找到了一种自信:中国手艺之道,方兴未艾,一定大有前途。


  • 上一篇:诗和远方,尽在阅读和旅行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