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让英雄的伟绩光耀中华大地

甘孜日报    2024年07月03日

◎刘小兵

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危亡中奋起,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一部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集体撰写的《红色文物中的长征》,用历史遗存追溯峥嵘岁月,让英雄的赞歌广为传颂,穿越时光的甬道,一次次响彻神州;让英雄的伟绩光耀着中华,照亮长征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而文物又堪称历史的“活化石”。长征时期的红色文物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记忆,铭刻着革命先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那么如何把历史和文物,特别是红色文物在镜鉴历史中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本书作者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们凭借集体创作上的优势,在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时间编排秩序,以馆藏的几十件长征时期的珍贵文物为依托,深情讲述红色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将红军将士和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与革命精神,也一并讲述出来。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怀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征服崇山峻岭,渡过大河险滩,穿越沼泽草地,排除千难万险,打败一切敌人,纵横十余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到达革命根据地陕北。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出低谷,迎来胜利的曙光。回顾这段历史,作者满怀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情,以时而沉郁、时而欢欣、时而肃穆、时而庄重的笔触,秉持着“见物、见人、见精神”的深刻意蕴,通过一件件泛着时代光华的红色文物,沿着红军当年跋涉过的路途,追寻着那闪光的历史足迹,并力求在以点带面中,抚今追昔,奋力书写出一部恢宏的长征史诗。

这些斑驳的红色文物,是无数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中有红六军团,途经贵州石阡县打土豪时分给群众的毯子,彰显出人民军队与革命群众亲密无间的鱼水情深。有红军为抢渡湘江绘制的《灌兴全之间路线图》,体现出全军将士狭路相逢智者胜的英雄气概。有长征途中,红军送给黎平向导的手提风雨灯,昭示着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代代相传。有红军强渡乌江时使用的棕绳,有力地表现了勇士们誓死如归的革命豪情。有红军一渡赤水时遗留在战场上的手榴弹,真实地映射出烽火硝烟中战场的残酷。有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红军发布的民族政策布告,生动凸显出革命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可贵品质。有泸定桥上的铁索链,血泪斑斑地见证了二十二勇士飞身上索桥,斩关夺隘所表现出的舍我其谁的英雄斗志。有方志敏烈士撰写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手稿,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家国情深,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高尚气节。有中共中央为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发出的贺电,热烈的贺词里洋溢着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有革命领袖接受斯诺采访时戴过的八角帽,为红星照耀中国增添了最美的时代注脚……

书中,作者犁开红色文物厚重的历史肌理,于宣讲革命故事的热切书写中,全景式的勾勒出一幅雄阔的长征画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江西于都拉开战略退却的帷幕。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翻越老山界,到遵义会议结束四渡赤水出奇兵。从强攻娄山关、飞渡泸定桥、夺取腊子口,到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将士大会师。作者在描摹这场波澜壮阔的长征史诗时,除了集中展现出红军领袖们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外;还热情颂扬了陈树湘、高秀英等一众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他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红军领袖和众多将士们身上,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时至今日,他们把家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胸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的拼搏斗志;为了正义的事业取得成功,紧密团结群众,敢于奋斗的优良品格,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一件文物一首歌,一词一阙颂英模。擦拭掉红色文物上的累累沧桑,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贡献,在开拓创新中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于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力开创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千秋大业。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世世代代永远传承下去。


  • 上一篇:修身在正其心
  • 下一篇:红色家书诠释信仰的力量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