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记录荒原最后的主人

甘孜日报    2024年08月14日

◎盛新虹

合上《冬牧场》的最后一页,我感慨万千,似有什么东西被触动心弦。“因为从小生活动荡,才更贪恋宁静与一成不变,因为历经暴力才更愿意描述平安与温柔,因为悲伤才敏感与喜悦”。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才明白李娟的散文世界里,为何没有凉薄与消沉,没有这个物欲时代的焦虑,而是处处流露出温情,处处让你感受到积极乐观、向阳而生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这是李娟第一部长篇纪实散文,也是一部陌生民族的生存景观图。在版序中,李娟说:“在《冬牧场》之前,似乎我的所有写作都在寻求出口,到了《冬牧场》才顺利走出,趋于从容。非要选一本书作为代表作的话,目前我觉得非它莫属”。所以,被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种草的朋友们,如果已读过《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三部曲,建议你再读读这本作者偏爱的《冬牧场》。在这里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还有自己的向往,仿佛感同身受。尤其夏天读最合适,因为它记录的是一个漫长的冬天,作者写这些文字的时光则贯穿了另一个冬天,双重寒冷使得这本书通篇直冒冷气,被很多人戏称为“避暑神器”。

说到冬牧场,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位于荒凉的戈壁滩上,那里一般降雪量适中,羊群能够用蹄子扒开浅浅的积雪吃草。除了冬牧场,同时还有夏牧场和春秋牧场,随着季节的推移,牧民们不得不服从自然的意志,带着生活所需,拖儿带女,骑着马赶着牛羊骆驼,在这几个牧场之间迁徙转场,安营扎寨,进行着年复一年艰辛而又传统的游牧生活。

2010年末,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北疆阿勒泰地区沙漠深处的冬牧场,共同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在漫长而孤寂的寒冷世界里,李娟以作家的心境、当事人的感触,用其质朴无华的文字,细腻入微地记录下这片古老、贫瘠又广阔的土地上的所见所闻。牧民们迁徙、放牧、背雪、绣花毡、整地窝子、清理畜圈、隆重豪华地串门拜访……冬季是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最动荡艰难的一个季节。李娟总是很擅长于细微处联想,这本书中,她一如既往地用大量的细节描述,真实还原了牧民们的冬天和牲畜们的冬天。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那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牧人在这里生长,在这里生活,南北折返不已。春天,他们追逐着逐步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他们面对极端的气候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却依然保持着快乐的心态、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男主人幽默风趣,女主人勤劳能干,加玛活泼开朗,还有努力的小梅花猫、倔强的小熊猫狗……人也罢,动物也罢。李娟说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

生活的厚度来自于冬牧场,生活的艰辛也来自于冬牧场。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寒冬中,生命远比所看到的、所了解的更结实,更顽强。人类用双手撑开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正在过去”,再寒冷无边的冬天也有着温暖宁静的内核。

感谢李娟,忍受着自己身处陌生艰辛环境中的种种情绪,潜心写出冬牧场真实鲜活的生命经历,让我们在这喧嚣世事中,每当心气浮躁的时候,总算还有这些文字安放胸间,总算不至迷惘,且一次又一次有力地慰藉着我们。


  • 上一篇:心之所向 皆是美好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