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在草原与都市间描绘命运和人生

《甘孜日报》    2014年12月08日


拉蒙正在绘制唐卡。
  ■ 记者 唐闯 文/图
  今年五月的一天,记者走进了唐卡画师拉孟在成都的家,还没聊上几句,拉孟便开始画画了。作画前,他扔下一句话:“我一边画,你一边问。”说完,独自在软垫上坐下来,将腿一盘,完全像个瑜珈修行者那样坐在唐卡画布前,慢慢调着颜料缓缓在画布上一遍遍上色。
  画布上的绿度母在拉蒙的细心勾勒下,渐渐变得鲜活、明丽,慈祥的面容和优美的身姿让人忍不住久久凝视。这幅唐卡是应一位朋友的要求画的,拉孟要赶在规定的期限内把这幅唐卡画好,交到朋友手中。
自从2008年,拉孟和一批唐卡画师成功绘制了格萨尔千幅唐卡后,便有不少人托人找上门“索要”唐卡画,很多时候拉孟不得不把周末和业余时间利用起来,赶制这些唐卡。在拉孟未来的计划里,还有一份长长的唐卡画名单需要完成:格萨尔三十大将百幅唐卡、观世音系列唐卡、莲花生大师千幅唐卡。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拉孟请记者谅解,他实在是没有办法。在取得谅解和同意后,拉孟便在唐卡的绘画世界里时不时探出头来,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于是,对拉孟的采访就以这种完全出乎记者意料之外的方式开始了。
  一
  拉孟最大的特征是瘦,四十多岁的拉孟没有同龄人发福肥胖的任何特征。有时候,你会担心,他会这样一直瘦下去直到形销骨立。事实上,拉孟的身体并不好,他偏瘦的身体需要戒酒,甚至不饮酒。据他的妻子说,拉孟的心脏有问题需要静养。
  但拉孟并没有戒酒,该喝酒时仍喝酒。同时,拉孟也没有多少时间静养,他接手绘制的唐卡太多了,这些唐卡挨个排好了队等着拉孟和他的画笔钦点。据说有一次,为了赶制一幅唐卡画,拉孟一边输液一边画,取画的人就在病房里一直等着直到拉孟把画完成,拉孟画完后,手已经有些乌了。
  这件事听起来过于残酷,更像是小说里的情节,但它是真实的。对拉孟,这位久负盛名的唐卡画师而言,永不停歇地绘制唐卡就是自己的宿命,他和他手中的画笔无法停下来。拉孟需要一直画唐卡,因为在他的生命里画唐卡是上天注定了的一件事。
  拉孟出生在色达县年龙乡,从年龙出发,走过一条河便是青海。拉孟自小与几个兄妹不一样,兄妹们老老实实在牧场上放牛赶羊,帮着家里分担一些生计上的事,轮到拉孟放牛,牛常常不知踪影,拉孟被天上的云朵、牧场上的牛羊吸引,他握着碳在石头上作画,画得惟妙惟肖。
  尽管这些画没有色彩,却让拉孟陶醉其中。
  但拉孟的爱好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尽管拉孟的父亲是个藏医,也略通一些唐卡画的画法和技巧,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位父亲并不允许自己孩子去做和牧场生活无关的事。拉蒙的父亲认为,拉孟所做的一切是不务正业。
  但拉孟照旧“不务正业”,继续在放牧时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拉孟甚至偷偷地看父亲画唐卡,但常常被父亲“无情”赶走。直到有一次,拉孟偷了父亲的颜料和画笔,找来铁錾子在石头上刻了一幅佛像,拿给母亲看,母亲大加赞赏并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拉孟刻在石头上的佛像,才发现儿子比自己画得好。
  此后,拉孟画在石头上的佛像为家里添了一些收入。很多牧民看见了,很是喜欢,都说画得好画得真,便花钱买上一两个请回家去。自此,父亲虽允许拉孟画画,但订下一些规矩:画什么不能按拉孟的兴趣来,得由自己决定。
  既然儿子画下的东西可以赚钱,当然不能乱来。
  拉孟可以画画了,但他没有自由的权利,也没有盼望中的画笔和颜料。一场争取自由画画的“斗争”还要继续。拉孟告诉记者,那时候自己刚刚满10岁,最喜欢画格萨尔和他的战将们。而那时所有关于格萨尔的形象全来自于草原上四处弹唱格萨尔的艺人们。
  听拉孟说,他从小身体便虚弱,经常感冒,断断续续输液、吃药。或许,拉孟的瘦是天生的,就像他拿起炭块在石头上画画一样,这种选择由不得他自己。拉孟讲诉儿时用炭块画画时的状态,他感到自己的眼睛就是一台高度精密的捕捉器,能迅速准确地抓住眼前种种景物的线条、色彩和造型,并用手将捕捉到的一切再次准确地描摹下来。
  如今,石头换成了画布,炭块换成了画笔,没有变的是拉孟。他还在画,拖着多病的身体继续儿时画唐卡的梦想。
  二
  如果说,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天赋,或许,在某种情况下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
  大概在15岁那一年,拉孟做了一件让一家人都不敢回想的事情。喜欢画唐卡的拉孟,没有自己的颜料、画笔和纸,便在家中的家具上画。家里有一个大昭寺佛祖的照片,拉蒙看了后便用泥巴来塑。凡是自己看见过的,觉得新鲜的事物,拉蒙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把自己看到的通过画画表达出来。
  拉孟近乎痴迷的“疯狂”状态遭到了父母的喝止,在他们眼里儿子太调皮了。母亲为了制止儿子在家具上乱画,便说佛是神圣的东西不能画在这些地方,要画就画高点。未曾想,这一句话让拉孟爬上了陡峭的悬崖。
  晚上,拉孟约上自家的两个兄弟,来到一处几百米高的山崖上。拉孟将绳子系牢在树上后,又把绳子系在腰上,然后在自家两个兄弟的帮助下,悬垂在半空中开始在悬崖上画佛像。绘画的过程很艰难,画不了多久,拉孟便没有力气了,那时两个兄弟就将拉孟拉上来喘口气然后又继续接着画,如此反复,经过一夜这幅佛像完成了。
  对拉孟来说,这是自己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冒险。但为了向父母表示画唐卡的决心,拉孟说自己必须这样做。拉孟赌命式的方法让父母无言以对,他们看着儿子画在石壁上的佛像,把儿子“骂”了一通,他们说那是鸟也飞不过的地方,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至此,拉孟可以自由画画了。
  渐渐地,拉孟画的佛像在部落里有了声誉,不少牧民排队请拉孟为家里画佛像。这种情况持续到了拉蒙18岁的时候,这时的拉孟在老家年龙乡已小有名气,但拉孟心里开始有了压力,自己没有经受严格专门的唐卡绘画训练,一些喇嘛指出拉孟的佛像没有按照传统的度量造像经的要求来绘制。
  18岁那一年,拉孟偶遇一位画师,被这位画师高超的绘画技艺吸引,在活佛的介绍下,拉孟拜这位画师为师。跟随这位画师学习度量造像,学习颜色的使用,学习如何给画布上浆。这位画师叫降央洛桑,拉孟至今不知他来自何方,在茫茫的色达草原,像降央洛桑这样的流浪艺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
  跟随降央洛桑,拉孟不仅学到唐卡画的技巧,也懂得了唐卡作为供奉之物的神圣性,因为它的神圣性,必须严格按照度量造像的要求去绘制。拉孟告诉记者,站在传统的角度,一个唐卡画师的使命便是通过自己的笔让佛的样子在画布上显现,从而帮助参悟佛性的人们顺利在头脑中观想佛的形象。
  参悟了这一点,拉孟便更加刻苦地钻研唐卡画的各种绘画技巧,加之自己天赋过人,拉孟很快脱颖而出,并受到青海果洛州的邀请前往果洛州师范学院担任美术老师。在果洛州,拉孟不仅接触到了各种流派的唐卡艺术品,也接触到了西方油画,西方绘画重视立体感、重视线条的特点给了拉孟很大的启发。
  后来,拉孟将西方绘画这些特点运用到了自己的唐卡画创作中,使得唐卡画的立体感更强,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2004年,拉孟受邀来到成都绘制千幅唐卡,最终他提出的传统唐卡与现代绘画手法相结合的思路得到认可,格萨尔千幅唐卡按照这一思路绘制完成。
  此后,由于身体原因,拉孟再也没有回到老家色达县年龙乡,他在成都一边画唐卡一边教学生。迄今为止,拉孟已经教授了200多名学生,其中不乏主动登门拜师的。在学画期间,拉孟不收这些学生的学费,每星期补贴每个学生50元,免费吃住。拉孟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成都是因为在成都可以经常和五省藏区的唐卡画师们见面并交流,同时也能看到唐卡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记者去登门拜访的那一天,并未看见拉孟的学生。拉孟的房子没有安装空调,拉孟说自己要带学生,开销不少,空调一直没装,并请记者见谅。说话的时候,拉孟揉揉自己的眼睛,他告诉记者现在眼神不好了。对一个唐卡画师而言,视力很重要,画面上许多细微的刻画没有好视力不行。
  看着拉孟瘦弱的身躯和干涩的眼睛,记者脑海里不断浮现那个腰系绳索在悬崖绝壁上画唐卡的少年形象。记者一遍遍问自己:那个少年老了吗?在离开拉孟家的时候,拉孟并没有起身相送,他没有时间,他和他的画笔一直牢牢钉在画布上。
  如今,随着唐卡画走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入了这座城市跟随拉孟和其它画师学习绘画唐卡,他们也想在这里碰碰运气。拉孟告诉记者,他想再努把力,通过唐卡,以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藏族的历史,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藏文化。
  • 上一篇:探访甘孜非遗博物馆
  • 下一篇:从《康定情歌》看康人的情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