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组团参加第十届深圳文博会。
“甘孜是文化厚重古朴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西南边陲之重镇,川藏要道之咽喉,汉藏通商交往的必经之地。多民族的长期交融交汇,造就了多彩纷呈的地域文化。一曲《康定情歌》传唱世界,《岭·格萨尔王传》史诗世界最长,德格印经院藏文化典籍世界最完整,泸定桥永载红军飞渡大渡河的历史奇迹。”州委书记胡昌升这样评价我州的文化特质。
“作为一名康巴人,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绚烂的民族文化;作为州长,抓好文化工作,繁荣和发展康巴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益西达瓦州长还强调,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稳定、抓文化就是抓民心。
12月18日,国家文化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州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荣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殊荣。而州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局长龚建忠是全省受表彰先进集体赴京领奖的两名代表之一。从北京领奖归来,龚建忠仍然难掩兴奋之情。
龚建忠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我州文化系统所获的最高级别政府表彰。此项评选每五年一届,去年共表彰98个“全国文化先进单位”、150个“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52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和6名“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
捧回奖状,龚建忠立马与班子成员一道积极谋划今年的全州文化工作。记者在州文体广局采访时了解到,州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机构改革四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工作成就斐然,民族文化魅力四射,通过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世界了解了丰富灿烂的康巴文化。州文体广局能够获得最高级别政府表彰,乃实至名归。
■ 记者 马建华
文化走出去,让世界认识甘孜
去年6月5日到11日,首都北京尽刮甘孜民族文化风,为期一周的“圣洁甘孜·走进北京·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开启了让首都人民了解甘孜文化的窗口。
展出200余件珍贵文物,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现场制作,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我州大规模组团到首都北京,向全国人民汇报我州文化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展出的文物中包括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封诰、明宣宗宣德元年四月十八日诰命和有300多年历史的、全球唯一的一顶“百虎”帐篷,这三件珍品均是首次在省外现身。此外,还有秦汉时期铜镜、剑、打火镰、奔巴瓶等一批珍稀文物,它们充分展示了甘孜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但是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更是我州发展旅游的一大“本钱”。
在“圣洁甘孜·走进北京·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系列活动展览现场,八大非遗项目展演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唯一”让参观者对康巴文化呵护有加,面对弥足珍贵的康巴文化,参观者景仰之至。
驻足郎卡杰唐卡《轮回》前,不禁感叹300年前康巴人的智慧,300年前甘孜高原的人们就能够把美和人生轮回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面上。郎卡杰出生于公元1610年,出生地在今炉霍县新都镇朱巴村,是举世闻名的唐卡画师。而唐卡艺术又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族宗教艺术,被世界誉为民族绘画艺术的一枝奇葩。300年前的郎卡杰就能够挥洒自如地运用焦点和散点透视手法作画,让人叹为观止。《轮回》这幅作品,无论用九宫格去框图片任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完整的唐卡,让人惊叹的更是那近实远虚的画面,实处花朵千姿百态、人物表情丰满迥异,虚处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其中的画面。因此,在这样一幅“画中画”中我们领略的是300年前的“3D”画像。
两封见证藏区历史的“诏书”在展出中出尽了“风头”,这两封“诏书”就是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封诰、明宣宗宣德元年四月十八日诰命。据介绍,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封诰为国家一级文物,系明永乐帝成祖朱棣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敕封噶玛噶举楚布寺第二世司徒活佛曲吉降村为“灌顶圆通妙济国师”时颁赐。那是一份来自600年前的古老信息,也是一份见证中国千百年来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诰文。诰文清楚地记述了“永乐盛世”中甘孜人民在华夏大家庭中的和谐与共,也把宣德年间明朝文化、经济繁荣阶段中不可或缺的康巴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北京市民万来祎、王柳说,他们来过甘孜10多次,但能够在北京亲眼目睹如此珍贵的文物,还是第一次,甘孜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令人神往。
此次宣传周活动,提升了我州文化对外影响力,赢得一片叫好声。
2012年2月15日至26日,受国家文化部委派,州民族歌舞团一行29人赴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举办“欢乐春节”演出活动,受到了当地各界的普遍欢迎及媒体的广泛报道。斯洛文尼亚前任驻华大使森森评价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藏族舞蹈表演之一,真希望该团能够再到斯洛文尼亚演出。”保加利亚前副总统马林感慨地说:“观看演出的感觉非常棒。能看到这样的歌舞表演,我感到十分高兴。可以从中感觉到有种飞跃天际、似乎从彩云之外传来的声音。”
我驻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大使馆分别向州人民政府发来了《致谢函》,对我州在此次活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文化部编发了题为《藏族歌舞情动东欧》的简报,高度评价此次活动。
迄今为止,州县文艺团体到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所到国家和地区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为我州文化交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提出了文化强州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在政策和项目上进行重点扶持,社会各界也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发展。文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近几年,州委州政府采取文化走出去战略,成功举办了圣洁甘孜。走进广东、北京系列文化活动,参加了第十届深圳文博会、西博会、西安旅交会、广州艺术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协助文化部举办了春雨工程、文化藏区行活动,我州文化成果在这些活动中大放异彩,树立了响亮的甘孜文化品牌。”龚建忠自豪地告诉记者。
文化产业呼之欲出
去年9月16日,稻城亚丁机场通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西土陶传承人降措十分高兴,因为他制作的阿西土陶产品在家门口就可以买成钱了。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阿西土陶作为旅游产品备受游客的青睐。 “公司接订单,我们搞生产,我一年挣5、6万元没有问题。我的土陶产品销售价格比较好,我生产的一个茶壶公司给我出价400元。现在机场通航了,来的游客很多,如果公司接的订单多,我的收入会一年比一年好。流传千年的土陶产品一定会成为我们固定的致富来源。”降措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在北京旅游文化宣传周现场,药泥面具传承人四龙降泽介绍,传统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产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具有不腐烂、不污染、不脱色、携带方便的特点。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中的“莲花金刚面具”、“骑狮护法神面具”、“黑色披风避邪法神面具”三种药泥藏式面具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证书。
“圣洁甘孜·走进北京”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以来,非遗展区人头攒动,有的驻足观看制作技艺,有的低头询问制作过程,有的专注聆听非遗产品历史文化背景讲解,有的兴致勃勃与非遗传承人合影留念,参观人员络绎不绝。
展出期间,大多数非遗产品被提前预定。新龙药泥面具45件作品全部售罄,销售金额4.2万元,还与几家企业达成了35万元的订购协议。炉霍郎卡杰唐卡现场销售3幅,销售金额达16.7万元,并与北京金色宝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100幅300万元的订单,达成了每年制作60幅约150万元唐卡绘画协议。德格雕版印刷作品、藏文书法作品,白玉河坡民族手工艺品,稻城阿西土陶和南派藏医药等非遗产品均深受北京市民青睐。
开展仅3天时间,我州参展的非遗产品在京累计销售金额已达21.8万元,达成订购协议500余万元,标志着我州非遗项目正在迈入非遗产品市场,为我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让人目不暇接的还有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艺、阿西土陶烧制技艺……正是这些诸多的“世界唯一”,托起了康巴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年来,我州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成了一大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组建了文化传播、文化演艺国有股份公司,研发噶玛噶孜唐卡等一批民族特色文化产品,推出阿西土陶系列产品7000余件;组织上报27个藏羌彝文化产业项目。
文学艺术创作精品辈出 农牧民群众乐享文化盛宴
“我们不但有了定居房,还有了农家书屋,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州县专业文艺团体的精彩演出,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枯燥。”在冬季举行的送文艺下乡活动现场,石渠县宜牛乡的一位牧民高兴地对记者说。
四年来,我州大力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了18个县“两馆”、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和设备配送工作、完成212个牧民定居点设备配送工作,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实施了民族歌舞数据库建设工作;全州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3700场次,观众超过300万人次。
打造精品力作,文化艺术成就辉煌。四年来,全州共创作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小品3000余件;创作大型歌舞剧目20余台。先后有多个作品获得全国群星奖、山花奖、非遗太阳神鸟奖以及 “骏马”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龚建忠介绍说,我州地上地下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丹巴中路遗址,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面貌。遍布全州15个县的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的石棺葬文化,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遍布全州各县的500余座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以其各个历史时期独特的寺院建筑,珍藏的各类造像、唐卡、壁画等艺术品以及瑰丽的宗教法器、供器,昭示着康巴宗教文化的辉煌。红军划时代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我州16个县,在4个县滞留半年之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州现有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1处,其中,2013年我州一次性申报成功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5处;文物点3520多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5所,国有馆藏珍贵文物3000余件,寺庙文物数万件。此外,我州已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省级项目56个,州级项目94个,县级项目422个;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4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185人。石渠吐蕃时代石刻被评选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实施人才战略 筑牢发展基石
四年来,我州更加重视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进一步调动甘孜文化名人的积极性,先后成立了达真文学创作工作室、秋加措音乐创作工作室、杨英歌舞演艺策划工作室、阿祥影视制作工作室、扎西斑鸠民族语言译制工作室五个名人工作室。同时,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实施了“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通过与高校合作,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本州籍紧缺文化人才,先后在四川传媒学院、西南民大、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定向培养了121名文化广电紧缺人才;二是借助国家广电总局对口帮扶的契机,通过短期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从2011年以来,共培训575名广电专业业务骨干;三是州内自筹资金,采用中长期培训方式,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举办了声乐人才、舞蹈编导培训班,参训人员为48人次;四是利用国家文化部“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藏区希望之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四川省广电专业技术人员内送锻炼等项目,短期培训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工作人员500余人次。五是积极培养、推荐各类优秀人才。近四年来,州级文化系统入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康巴英才高端人才1名,中端人才6名,基础人才5名;近10名专业人才获国家级奖项。
圣洁甘孜,大美天成,文化底蕴丰厚。在这片如梦似幻的雪山草原上,藏民族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