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甘孜非遗别有洞天

《甘孜日报》    2015年09月21日

     ——探访2015第五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甘孜非遗文化展览馆
    ■记者 杨珂 克珠罗布 /
    时值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十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青羊区人民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9月11日至9月20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围绕“传承文脉、创造未来”这一主题,以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为重点,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一时代课题,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节会期间,组委会组织开展了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印道·第二届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等5大项活动,举办了各类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和交流活动400多场。非遗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据统计,应邀参加国际论坛活动的国家(地区) 33个,参加博览会的国家(地区)32个,参加演出活动的国家(地区)14个,总计有65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数百名嘉宾参加,成为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国际盛会、文化盛典和民众节日。
    据了解,我州是四川省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地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省级非遗项目39个。按照第五届“非遗节”组委会要求,为切实做好节会筹备工作,以“非遗节”为契机,向世界宣传展现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州借助“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平台和窗口,通过展演结合、观研并重,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全面地展现了甘孜州丰富多彩的“格萨尔”文化资源以及其他非遗资源在其保护研究与传承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通过组织了跨区域、跨部门、高层次、开放性的“格萨尔学术论坛”活动,搭建交流宣传平台,增进文化发展协作与共同繁荣。在非遗节期间,我州有一个特色展馆12个特色展位,向大众展示了我州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药泥面具制作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郞卡杰)绘画技艺、藏族金属锻造技艺、南派藏医药、水淘糌粑、藏文书法、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格萨尔说唱、贴布脱胎藏戏面具制作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您准备好了吗?记者将带您一同探访2015第五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甘孜非遗文化展览馆,这里会有什么样的东西等着我们,给我们莫大的惊喜呢?
    格萨尔史诗说唱展示区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以歌颂藏族英雄人物岭·格萨尔王为主要内容的、迄今世界上最长的活态史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部史诗主要依靠目不识丁的民间艺人,以口授心记的方式传承,以说、唱、舞等形式进行传播,他们是史诗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形成了独特的格萨尔说唱艺术。
    走进甘孜展馆,正对着展馆大门,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位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现场说唱。众多前来参观的群众把这位说唱艺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不时发出欢呼声。还有的群众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拍视频,好像生怕错过了这个精彩的“节目”。
    阿尼,来自德格县的格萨尔民间说唱艺人,讲起格萨尔说唱,总是满脸自信,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能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我很幸运,但我更自豪。”67岁的阿尼,从16岁学会格萨尔说唱,到现在已经说唱了整整50年的时间,如今他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格萨尔的代表性传承人。阿尼说:“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格萨尔说唱艺术传承下去,为格萨尔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锻造展示区
    见到白玉县藏族金属锻造技艺锻造师其麦仁增的时候,他正低着头认真打造着法号上面所需要安装的装饰。
    见到记者,其麦仁增只是腼腆一笑,又低下头继续打磨着手里还未完工的金属装饰。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是指以金、银、铜、铁等金属为原料,辅以木料、动物毛皮等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制作成各种器具的手工艺。在我州境内,以白玉河坡的金属锻造品最负盛名。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锻造技艺的生产和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在广大藏区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麦仁增就是来自白玉县的金属锻造技师,他告诉记者:“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大人们做金属锻造,觉得他们在那里敲敲打打,特别有意思。后来看多了,发现自己也会做一些基本的装饰品了。慢慢就开始接触金属锻造,正式学习金属锻造已经有18年的时间,在这18年的时间里,学会了很多手艺,已经能在金属锻造方面独当一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门技艺做到更精,当然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将这门手工技艺传承下去,比如说收个徒弟什么的!”说到这里其麦仁增哈哈笑了起来。
    藏族药泥面具展示区
    走进我州藏族药泥面具展示区,还未靠近,记者的大脑中枢就被一阵阵不知名的特有香味所征服。在整个展示区的墙面上挂满了药泥面具,技师正在埋头制作着新的面具,技师面前的桌上摆满了天然矿物,用以打磨颜料,为面具上色,其中包括玛瑙、珊瑚、绿松石等藏区特有矿物质。
    来自新龙县的药泥面具传承人四龙降泽向记者介绍道:“面具制作是在藏民族独特的文化空间中传承下来的,以宗教文化内容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艺术风格的一门古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其中以我州新龙县的药泥藏式面具最为独特和精美。传统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产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具有不腐烂、不污染、不脱色、携带方便等特点。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中的‘莲花金刚面具’、‘骑狮护法神面具’、‘黑色披风护辟邪法神面具’三种药泥式面具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证书。”
    作为新龙县药泥面具制作的第五代传人,四龙降泽为药泥面具的传承做出了很大努力。四龙降泽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多的人来学习药泥面具制作,传承药泥面具手工技艺。现在四龙降泽自己开办的药泥面具制作公司,已经招收了近100人在此学习药泥面具制作,其中有六位在不久前已经成为四龙降泽的入门弟子。
    藏文书法展示区
    在藏文书法展示区,来自甘孜县的藏文书法家巴桑邓珠正在为前来参观的群众展示书法技艺,巴桑邓珠潇洒地拿着藏文书法专用的排笔上下挥舞,不一会白纸上便呈现出清秀的藏文书法。
    谈起藏文书法,出生在藏文书法世家的巴桑邓珠已经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代书法家,唯一记得的是祖母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巴桑邓珠说:“如果祖母还在世,应该已经上百岁了。”巴桑邓珠不仅自己爱好书法,还很喜欢结交爱好藏文书法的朋友,他在2013年创办了“康体”工作室,以书法会友,免费为喜欢藏文书法的人培训,如今他的“康体”工作室已经有固定的学生20多名。巴桑邓珠介绍:“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7世纪,吐蕃赞布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吸纳古印度文字的优点,创造了完善的现用藏文字,随后出现了八大书法家,形成了八大书法体系。其中康体藏文书法又称蜣螂体,而我州德格县藏文书法则是在卫藏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书法体系,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不同于安多、卫藏等地的书体,独具特色、自成一体在整个藏区广为流传,有‘德格书法是全藏区书法集大成之精华’的美誉。”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展示区
    在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展示区,雕版印刷技艺展示正在进行,技师彭措多吉和生龙启批正在合力为前来参观的人展示雕版印刷技艺。一张印经板传承着历史,也刻下了一份难舍的情感。
    彭措多吉和生龙启批告诉记者:“我们在德格印经院有30多年之久,刚开始只是为了有一份糊口的工作,可日子长了便对这门技艺已经有了一份难舍的情感。现在我们年龄已经大了,按规定已经可以离开这里,可是对这里的感情让我们留了下来。以后的日子我们会继续留在这里,直到我们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或许对于他们来讲纸张和油墨的芳香中有着太多割舍不下的情感,或许在他们离开后德格印经院会有更多像他们一样割舍不下的人。
    彭措多吉介绍:“藏族传统印刷工艺是一门传承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技艺门类,目前全藏区仅德格印经院完整保留了这一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在实际应用。”
  • 上一篇:舌尖上的格学文化
  • 下一篇:甘孜州是藏族文化的“富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