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又到中秋水果飘香时

甘孜日报    2016年09月12日

    ■孟宪丛
    中秋节就要到了,行走在大街上,看着街面上水果摊琳琅满目的各类水果,有关水果的记忆便不由地像空中飘升风筝的丝线一般在心灵深处慢慢抖落开来,胀鼓鼓地充满于脑海里。
    小时候,村里水果奇缺,吃水果只能等到中秋节,而且就那么几天,那么几个。快到中秋节的时候,家里买上三五斤水果,放到柜子里锁起来,等到中秋节晚上供月亮之后才吃。有的家里孩子多,怕偷着吃,就用篮子高高地吊放到屋子的檩条上。即使这样,聪明的孩子们也要用铅丝弯个钩子绑在长长的木棍上,伸到篮子里把水果“扎”出来偷着吃。其实,那时北方农村的水果也没有几样,无非就是槟果。槟果的香味很浓,放到柜子里一阵子,直到冬天打开柜子还香味扑鼻,现在想起来还舔舌头。
    中秋节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不大的圆桌旁,圆圆的月饼,圆圆的槟果,就着圆圆的明月,咀嚼圆圆的喜悦。供完月亮后,兄弟姊妹每人分到两三个红红的槟果,一时半会舍不得吃,母亲就用玻璃丝或线绳编个“果笼子”,将果子放到里面,挂在胸前,晃来荡去地在小伙伴们面前张扬,围在一起看谁的“果笼子”好看,看谁的果子红、果子大,相互比评一番。“果笼子”里的果子是万不能着急吃的,要不然吃完了看见别的小伙伴有,心里那个“低人一等”的痒痒劲相当难受,没有了果子是“无颜”和小伙伴们玩的,就像缺少了家庭温暖的城市流浪儿。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果子有点焉了,才开始吃。吃的时候,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切成两组莲花瓣儿,一小牙一小牙地放到嘴里咂吧,慢慢享受……
    那时候,由于见的水果少,特别是南国的热带水果,以致吃水果还吃出了许多笑话。第一次买了橘子不懂得剥皮,带着皮咬着吃,苦涩得差点把眼泪流出来。第一次买了个菠萝,看着满身的钉刺没法下口,竟然像切西瓜一样,切成四瓣,拿了一瓣啃着中间的吃,感觉塞牙齿。有一年中秋节,我给家里买了一把香蕉捎了回去,小侄女看着新鲜想拿起来吃,母亲说不能生吃,得放到锅里蒸熟了再吃……
    后来,随着商品流通和经济地发展,中秋节的时候,有了苹果、葡萄、梨等,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了,能买上一筐大个的“红元帅”、“黄元帅”苹果,储存在地窖里,慢慢享用,有的可以放到春节的时候拿出来吃。
    而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南国的香蕉、橘子、芒果等成了大路货。特别是荔枝,从课本上读过《荔枝蜜》,也知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只是印象中的荔枝是一种娇贵、奢侈的代名词,离平民太遥远,对荔枝味美的垂涎只能想象而已,而今却到处都有新鲜的荔枝。
    一桩桩水果往事,一段段中秋感怀。想想童年的水果情结,虽然在今天看来有点幼稚可笑,但从中既可读出过去艰苦的岁月,也可折射出今天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尽管现在的孩子们对水果不屑一顾,谁也不会再将果子装在“果笼子”里挂在胸前张扬了,也不会有谁羡慕杨贵妃吃荔枝的那份娇宠了,但改变不了人们对那水红果的深深回忆和对那段时光的久久思念,对享受美好生活的无限喜悦!
    
    
  • 上一篇:小镇赏月乐悠悠
  • 下一篇: 一个人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