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向着那份圣洁和高远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31日

 ——甘孜藏区纪行
    ■《农民日报》记者 程天赐/文 马建华/图
    今年9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中国文化记者甘孜行”采风活动,走访精准扶贫点、教育园区,感受锅庄、弦子、藏戏、山歌、牧歌、酒歌等,领略大美甘孜自然景观和藏区独有的民族风情。本文记录部分见闻观感以飨读者。——作者题记
    借双翅膀飞理塘
    来甘孜采风,就是向往那份圣洁和高远,那种多彩和神秘!
    飞机降落在海拔4290米的康定机场。此时恰好雨过天晴,折多山、贡嘎山的雪峰近在眼前,蓝天白云触手可及。机场与康定城区海拔落差1800米,沿途大开大阖的美景让人很快进入旅行的高峰体验。
    从“情歌城”康定出发,翻越折多山垭口,从雅砻江峡谷“茶马古道”经过的雅江县城继续西行,翻越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便来到“世界高城”理塘县境内。
    理塘,藏语意为平坦如铜镜的草坝。这里天苍苍野茫茫,无量河从广袤的毛垭大草原蜿蜒流过,大草原又在沙鲁里山脉连绵雪山的怀抱之中。虽然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但依然生命繁衍,湛蓝晴空下,牦牛群像黑珍珠撒落草滩,牧民的毡房炊烟袅袅,一切都和谐静美。海拔4014米的理塘县城居住着4万人口。长青春科尔寺是康区第一大格鲁派(黄教)寺庙,高僧辈出。仁康古街、千户藏寨、格聂神山、毛垭温泉、八月赛马节等令游客心驰神往。历史上,被理塘深深吸引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篇:“洁白的仙鹤啊,请把翅膀借给我,不去遥远的地方,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因为诗性的浸润,理塘更增添了浪漫神秘的亲切感。
    如今,川藏线318国道上,仍时常可见一拨又一拨的内地青年骑游爱好者,以梦为马,以青春的体力和激情作翅膀,兴致勃勃千里跋涉来到理塘,前往更远的巴塘、稻城、亚丁、拉萨……
    所波大叔是这些青年人心中十分温暖且久久不能忘怀的名字。“所波大叔家的牦牛肉炖土豆,好吃、管够!”对于经历高原长途跋涉、体能消耗极大的骑行者,还有什么比饕餮一顿美餐、睡一个安稳舒服觉更惬意的呢!
    所波大叔全名叫索朗贡波,是理塘县禾尼乡冷戈村村民。4年前,他从禾尼中心小学退休,看准了“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上毛垭大草原这个商机:理塘距离巴塘有178公里,骑友们无法在一天内骑行到巴塘,他便动员家人在建定居房时装修出几间搞接待,让过往的骑友落脚休息。因为所波大叔心地善良、热情好客、照顾周到,“所波大叔骑友之家”在骑友圈内名气越来越大。目前,他的骑友之家扩大到六间木板房,另外还搭起两顶毡房,可同时接待108位骑友。
    “这里就是‘骑友好汉’的‘聚友堂’。”所波大叔不乏幽默感。迎来送往时,他对每一位客人都双手合十、躬身虔敬。黝黑的脸膛,瘦弱的身影,与高原壮美的天地融合为一。因为所波大叔的存在,高寒“天路”有了人间温暖慰藉。
    据说,长年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都有一身高原病。我在心底默默祷祝,愿老人健康、长命百岁!
    巴塘弦子最多情
    从理塘到巴塘,海拔骤降。我们抵达巴塘县城已是夜晚。感觉到久违的都市气息。这里物产丰富,人丁兴旺。以羊群“咩咩”声谐音得名的巴塘县,是甘孜州相对富庶的农牧县,也是藏区有名的歌舞之乡。
    晚餐时,巴塘弦子艺术团前来助兴,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伴着一首首欢快或深情的酒歌,头戴缀着红色流苏帽子“梭哈”的小伙子们拉着藏式弦胡“毕旺”演奏领舞,动作豪放粗犷;姑娘们长袖善舞,舒展婀娜。男女舞队时而聚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而舞,边唱边跳。唱词多为“谐”体民歌,也有即兴创作男唱女和。有着几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是藏族民间音乐的大宝藏,2006年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8岁的扎西是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精通“毕旺”乐器制作者。他的徒弟、33岁的洛松达瓦是巴塘弦子艺术团的团长。巴塘弦子曾被选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节目之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扎西说,在巴塘,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会唱歌。弦子舞一般在劳动之余、节假日、婚嫁、集会,或庄稼收割前后打平伙、耍坝子时跳得最多,常常围着篝火跳通宵。
    “锅庄弦子人欲醉,情歌声声人忘归。”弦子舞也是青年男女社交、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那情景,大有“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天真浪漫风雅。雪域高原人们像所处环境一样明净、单纯而坚毅、乐观,善于直接传达出生命本真的情感、节奏和韵律。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巴塘弦子舞,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率性活泼的中华文学源头《诗经》的古风余响。
    第二天,去巴塘县人民小学看天籁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和孩子们的藏戏、热巴舞等表演。在看得见山腰白云缭绕的美丽校园里,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藏族小朋友载歌载舞。童声清澈,唱出《爱的心》《阳光的味道》;藏戏《降嘎啦》神秘古朴,如青稞酒般浓醇;欢腾的热巴舞,篝火一样热烈!这些孩子,有的暑假刚去澳洲演出回来,让世界看到了雪域高原文脉传承生生不息。学校教学质量一流,校长志玛央宗介绍,上学全部免费(甘孜州已推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牧民的孩子都乐意来。学校主课之外“第二课堂”开设了藏文书法、藏戏、唐卡、二胡等12项兴趣班,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腾飞起来。
    从小沐浴高原的阳光,祖国的阳光,爱的阳光,我想,这些藏族孩子长大后会像扎西爷爷一样优秀!
    香巴拉并不遥远
   
要去道孚和丹巴了。途经康定县的新都桥、塔公,道孚县的八美、协德等乡镇,一路风景如画。洁白的雪山,宽广的草原,弯弯的小溪,挺拔的白杨,山峦连绵起伏,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寨依山傍水,牛羊安详地吃草,还有喇嘛寺院,五彩经幡……青藏高原上所有的风景元素,这里几乎都涵括了。
    道孚县协德乡是前年康定“11·22”地震的受灾乡。在灾后重建中,该乡结合精准扶贫和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确立了“产村相融、农旅互动”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4A级景区创建、风情赛马节、联片观光农业开发、民宿接待、专业合作社等多样产业布局。
    紧邻惠远寺的先锋村,家家建起了传统藏式风格的漂亮民居。每座石砌楼房的窗户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日、月或三角形吉祥图案。村里巷道整洁。一户人家的白色院墙上贴满一块一块牦牛的粪饼子,此物晾晒干了,是主人家烧火用的上好燃料,有一种特别的古朴的美。客人都喜欢以此背景拍照留念。
    村民卓玛平时在八美镇开小超市,此刻又回村帮家里装修民宿接待房。
    西饶降泽因母亲有病致贫,村里雍格合作社(雍格,意为“聚财之门”)安排他在村赛马场打工,年收入一万多元。我们进他家新房参观。他母亲正在一楼拾掇青稞,我们想拍她劳动的照片,她却热情地拿出一帧镜框里自己的标准相片抱着让我们拍。镜框里的老人慈祥,体面,看来那是老人十分满意的照片。
    一群孩子天真可爱,在我们身前身后跑东跑西,欢呼雀跃。小村充满生气。
    丹巴县聂呷乡甲居藏寨,是最具嘉绒藏族风情的村寨之一。嘉绒藏族生活在折多山以东的大渡河流域山区,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甲居藏寨“悬挂”在绿树掩映的悬崖峭壁上,未经规划,别有一番韵律之美。甲居,意指“百户人家”。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缘,一直延伸到卡帕玛群峰脚下。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错落有致;不时炊烟袅袅,云雾缭绕,诗情画意。
    村里的致富领头人是今年37岁的桂花。2000年,她大学毕业回到甲居,第一个开起客栈,带着精美的甲居藏寨摄影作品,前往广东、上海、贵州、云南等地作旅游推广。如今,她的客栈每年接待万余人,纯利润突破60万元。村民们纷纷搞起了旅游接待,不用出去打工,家里接待游客都忙不过来。周边村寨也纷纷派人来甲居学习旅游经营管理和特色菜品烹饪。桂花被推举为甲居一村党支部书记,还光荣地当上全国劳模。
    在甘孜州,美丽神奇的香巴拉文化深植人心。传说,在青藏高原雪山深处的一个隐秘地方,有一个被双层雪山环抱的雪域圣地——香巴拉。那里四季常青,鸟语花香,人民智慧;那里遍地珍宝,庄稼总是在等着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是挂在枝头,没有贫穷和痛苦,也没有忧伤。但谁都没有亲眼见到过。此次甘孜之行,仿佛为我撩开了香巴拉神秘一角,就像藏族歌曲《香巴拉并不遥远》里唱的,它就是我们的家乡!
    勤劳善良的藏乡儿女把美好愿望化作现实行动,在党和政府关怀下,积极推进生态甘孜、人文甘孜、和谐甘孜建设,谱写了山川美、百姓富、社会安的新篇章。高原红的笑脸,更加灿烂迷人……
     
    
  • 上一篇:两面人
  • 下一篇:康巴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