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05日
■俞益萍
王安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雱,小儿子叫王旁。
大儿子王雱英年早逝,王安石痛悼爱子早丧,心灰意冷,向宋神宗申请提前退休。王雱娶妻萧氏,一日,萧家的一个小伙子来到王安石府上做客,希望能得到王安石的援引,以便将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王安石接待了他,还留他吃晚餐。
王安石秉性节俭,平常在家吃饭不大喝酒,桌子上最多摆两样菜,主食不是米饭就是蒸饼(即馒头),最奢侈的时候会来一盘羊头签,一边看书,一边捏着往嘴里送,就和小女生吃零食一样。这回亲戚来了,饭菜不能像平常那样简单,王安石先让仆人上酒菜,酒喝到差不多又上主食。什么样的主食呢?就是胡饼。
胡饼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从西域传到中原。刚开始做法单调,就是把加了油和盐的面团擀成满月形状的大饼,放到火炉里烤得两面金黄,说穿了就是“馕”。进入隋唐,胡饼有了大变化,个头小了,芝麻多了,从馕进化成了芝麻烧饼。
白居易有两句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指的就是从馕进化成芝麻烧饼的新式胡饼。
王安石那天待客用的胡饼也是芝麻烧饼,他吃得津津有味,一会儿就把自己那份儿吃完了。可是他的客人,嘴巴却很刁,只啃烧饼的中间部位,周围那一圈留着不吃。为什么只啃烧饼的中间部分呢?因为烧饼都是中间薄、四周厚,芝麻黏在当中,所以中间的味道比较好,四周的口感比较差。
最后说说王安石怎么教育这个浪费粮食的年轻人:等到饭局结束,他一声不响走到客人面前,慢慢地把剩下的面包圈拿起来,默默地吃完,一点烧饼渣都没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