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白玉“手指锅庄”

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20日

   

   【导语】提起锅庄,凡到过藏区的人都一定不会陌生,一群人围成圈或站成队,随着音乐手脚并用左右挥舞、前后走转、忽急忽缓,属于典型的“全身运动”。但是用手指表演的锅庄,却实属罕见……

    白玉以“灯笼锅庄”著名,它粗犷豪放,英勃刚健,多模仿飞禽走兽飞腾跳跃的动作,腰如猛虎出击,舞动如游龙戏水,一种蓄势待发的神韵全部融入舞蹈中;也有攻击韵味威严,舞法千姿百态的特色;还有一种由宗教祈祷形式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已形成固定的对歌形式。歌词一般采用民歌中的歌词,尤以情歌歌词为主,昂扬婉转,曲调繁易,达数十种,以表达历史地理和颂祷吉祥为主。分除草舞、打土巴舞、丰收舞,割草舞、背柴舞、打墙舞等。

    与“灯笼锅庄”相比,白玉“手指锅庄”又有它独特之处。“手指锅庄”传承已达上千年,在康巴地区最早的沙马王朝时期,每当重大节庆时候,土司要求群众连续跳一天一夜的锅庄,因舞者体力不支,故土司准许借用手指来表现锅庄,这样既适合老年艺人传授,又能使老年舞者参与到各种节庆活动中;热爱锅庄的舞者,可以克服场地受限、气候因素等情况,在篝火旁、藏桌上、劳作小憩时即兴表演,把酒言欢。

    据相关人员介绍,“手指锅庄”是人们节庆活动、日常休闲、表达情感的首选形式,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该县系统掌握“手指锅庄”的民间艺人有4人。白玉县201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首次将其纳入“非遗”保护范围,并经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考察证实为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唯一用手指跳的锅庄。该“手指锅庄”目前拥有8套舞蹈基本步伐组合,与其相配的曲目有120余首。它有三大特点尤其独特,一是“以指代身”跳锅庄,将“全身参与”的锅庄集中在手指上进行表现,减少了对场地和人数的要求。二是,舞具系统且多取材于莲花生大师和珠姆王妃装扮形象,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正式表演时表演者一般戴莲花生大师法冠状头饰,身穿法师氆氇、鹰式灯笼裤,脚蹬十全十美鞋,腰悬天雷宝剑,背背护身嘎乌。三是只采取当面演示的方式进行传承,没有文字或影像资料,这种传承方式在世界文化传承上都具有“古朴性”。因此,也有学者将其称为“藏族锅庄的密码,活态的舞谱记载”甚至是“康巴锅庄的根脉”。

    同时,“手指锅庄”的起源问题也引人注目,普查中得到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指锅庄”起源于传统节庆——在沙马王朝时期,每逢重大节庆,土司就要求群众连续跳一天一夜的锅庄, 舞者体力不支,土司准许其用手指来表现锅庄。二是“手指锅庄”起源于寺庙——由于僧侣不得像常人一样跳锅庄,便有僧人想出了“以手代身”的主意。第三种是“手指锅庄”起源于民间老人——老年人腿脚不好、体力不支,不能参与跳锅庄,只能坐在一旁围观,随着节拍用手指模仿脚步,逐渐自成一体。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手指锅庄”其实只是锅庄传承教学的一种手段,相当于演示模型。中国舞蹈博物馆研究员王卓玛表示,无论“手指锅庄”因何起源,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整的表演体系都决定了它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扬。

    白玉县在2015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巴原生态锅庄节中已经开始了对“手指锅庄”的宣传、传承,并为其建立了“歌舞数据库”。目前,白玉县正计划以保健操、艺术课程等形式将其纳入社会教学和职业教学课程中。白玉“手指锅庄”的发现,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研究康巴锅庄文化的起源,在传承保护、教学、编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保护与深远意义。    (白玉县委宣传部 /图)

  • 上一篇:金鹿腾飞的传说
  • 下一篇: 经过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