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金沙江飞排

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28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这千古绝唱让人们唏嘘慨叹蜀地的交通状况之时,在遥远的德格县各麦村藏民,以他们的智慧、勇敢和无畏,用木筏沿金沙江飞泻千山万岭之间,用生命连接起了一条通道。

    生活在横断山深处,金沙江峡谷间的德格县各麦村藏民每当需要建筑新房,筑房的主人就会邀村里的壮年男人提早一年进山伐木。伐木建房有许多规矩,大多会根据建房的规模,依照遵循古老的规律,选大小适中的林木砍伐,决不能贪多图大。

    藏民们把已砍伐后的原木阴干一年后,顺高山谷道放至金沙江边,再用荆藤编织成条,将原木扎成木筏,木筏两侧分别安置57根长桨,顺江放排,远观木筏如在江中飞行,故称“飞排”。放排前,通常要举行一个小小的祈福仪式——煨桑,为充满艰险的旅途带来平安和吉祥。

    飞排顺着流水的力量,漂流沉浮。排上的汉子们手持船桨,齐声喊着号子,相互鼓劲。他们的号子声合着江水奔腾的节拍,吼碎了生活的宁静。熟识水性和地形的总舵手,细致地观察着前方的水流,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每一个划桨的人。看似沉稳的江水随时会险象环生,危险无处不在,意外也常有发生。但是,这种简易的水上交通工具,能承载千斤重量,避免了人背马驮的繁琐,也减少了一大笔运输开支,当地藏民们也一直延续着这一古老的水上运输传统。

    如今,随着党和政府对藏区持续的关怀,今天的德格县各麦村藏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懂得制作飞排、驾驭飞排的人也越来越少。即将逝去的飞排,带着地域文化,带着曾经的辉煌,走向历史深处。但对金沙江飞排千丝万缕的记忆,却能幻化成德格藏民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它闪烁着民族智慧的荣耀与光辉。

    峨影集团、峨影音像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纪录电影《金沙江飞排》,以纪录片的手法,跟踪拍摄了德格县各麦村的汉子釆伐、扎排、漂木的过程。详实再现了即将消失的以水运方式放木的原型。由于粗放的水运漂木破坏性大,损耗大,大规模的漂木在近20年逐渐停止。但在金沙江上游深山峡谷中藏人的民居建筑和生活必须,仍然要使用完整粗大的原木。他们在远离居住点的深山上选择性的釆伐后,沿用了古老的水运办法,将这些原木运送回家。这即是《金沙江飞排》记录的也是当下还在发生或将消失的事情。同时,影片还记录了康巴文化保留的许多罕见的古老民族习俗,它特有的开放性,饱含着文化交融产生的新内涵,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无穷魅力。

    峨影音像有限公司以纪录电影的方式,探索性选题,以求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突破,这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大胆尝试。这样的探索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来自于党的十八以来,所提倡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512月,《金沙江飞排》荣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族影像类);20167月,央视一套在《中华民族》栏目播出,引来好评如潮。  (德格县委宣传部供稿)

   

   

    

  • 上一篇:在新都桥摄行
  • 下一篇:趣说古代“倒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