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行走兵器部落

甘孜日报    2017年11月24日

范河川

听说峨色呷玛老人去世的消息,一种难言的惆怅弥漫整个身心,甚是惋惜。老人是河坡手工艺的一张名片,是新时期河坡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的探索者,河坡民族手工艺技艺与唐卡绘画艺术得到国内外认可,居功至伟。河坡民族手工艺不仅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更是文化的基本传承方式之一。对河坡民族手工艺的热爱,对老一辈手工艺传承人的敬仰注定要与河坡民族手工艺结下永世的情缘。到河坡的次数已经多得到记不清,几乎走完所有工匠家。当听说老一辈传承人相继离世,忍不住想写写几个认识的手工艺传承人与我认识的经历,表达我对河坡民族手工业的这份情缘,算是纪念吧。

峨色呷玛是河坡乡有名的工匠,是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传承人。居住嘎拖寺山脚下的普玛村,山清水秀,具有典型的藏区农业风光,是以生产佛具和藏刀闻名于世的村落。这里手工艺工匠云集,峨色呷玛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7岁跟师学艺,在唐卡绘画,佛像锻造的技艺上都到达顶尖水平。我前后去过在他家多次。一次是陪同摄影师的李天社老师一行采风,我们先到从事佛具生产的手工艺匠人其美多吉家拍摄其收藏的佛具,之后步行到峨色呷玛家,他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到他家后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儿子根秋丹真正在描绘一幅还没有完成的唐卡画,他指着这幅唐卡说:这是青海那边定的,一共定了三幅,我也正在创作一幅大的唐卡。一边说着带我们走进他的手工艺工作室,工作室看上去很简单,对着门光线好的地方是一个类似三块石头支的火灶,火灶对窗户的里面是桌垫,桌垫的旁边有许多加工用的工具、模具、风箱。其它边上放满的尽是半成品的佛具,四周墙上则挂满了加工好的刀具和其他手工艺成品。他指着火灶边上这些半成品说,这个是嘎拖寺要的,要得很急,他和他的学生正在加紧赶制。接着他点上火,拉开风箱开始加工,同时对李天社老师讲:河坡藏族手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自从松赞干布时期,藏王屯兵康区,不断向东南内地扩张起,这里就开始了刀枪、戈矛、弓箭等兵器的铸造。当时河坡工匠利用当地铁矿土法炼铁,作为铸造兵器的原材料。李老师忙着拍照估计没听进去多少,当时我很感兴趣,也非常留意。当晚住在峨色呷玛家,边喝酒边聊天,他介绍了很多河坡手工艺的历史,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听河坡手工艺发展历史。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康区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嘎拖寺为在教派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白玉县河坡乡建成。蔡巴-噶德公布活佛七次赴内地,聘回了一批又一批汉区名匠,兴佛堂,塑神像,刻经版,制佛具,这不但为白玉民族工艺注入新的技术内容,亦拓宽了原材料门路。

到了元代,八思巴进京途经嘎拖寺,接受主寺活佛阿俄-益西布巴之红教最极灌顶后,有了师徒之谊。为报师恩,八思巴在京时,特地留意京中工艺珍品,回藏途中又憩息嘎拖寺,将所置珍品相赠。为存放这些珍品,再次请来了汉区名匠,共修殿堂,合建宝库,这些工匠有部分就留在了当地。

明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为给他逝去的妃子徐氏求冥福,遣使往西土求藏经之文,刊梓印施,以资为荐物之典。应邀之噶玛巴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活佛素仰嘎拖寺之名望,在赴京时,特地到该寺,并随带该寺一些著名工匠同往京,于灵谷寺建普渡大斋道场,使白玉民族工艺匠师首次有了直接在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的机会。这种宗教文化上的交往,促使民族工艺本身由较单纯的兵器工艺向生产藏枪和佛事工艺转化,而且德格土司和昌都地区的藏兵所用藏枪大部分产于河坡,这种转化无论是对当时或以后的民族工艺发展,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河坡之所以成为白玉乃至整个康区的手工业中心,溯本探源,无疑是与格萨尔的兵器生产基地和康巴第一座佛教寺庙在河坡建立有着重要的关系。

讲完历史,老人还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他在这个作坊中工作了60多年,带动了全村人进行手工艺的生产。这里做手工工艺的人大多数都是他的学生,家家户户都能打制藏刀和制作其它精美的佛具,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他说他正在收集编撰反映河坡藏民族手工技艺的图谱,希望哪天可以面世。

第二次到他家是陪甘孜电视台记者拍摄河坡民族手工艺专题片,选择在老人家里拍摄,忙碌整整几天,期间让我震撼的是他在经堂锻造的那尊佛像,阳光从窗户透过,一束光照在佛像前,营造出曼妙轻盈的烟雾,肃穆庄严里透出神秘莫测的气场,佛像看上去宝相庄严且栩栩如生,慈悲肃穆还惟妙惟肖,同行的朋友们几乎忘记拍摄站在门外静静欣赏。当时尼泊尔的佛像在国内几乎没有,寺庙也是刚刚开始恢复建设阶段,精美的佛像不是太多,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经受这样的视觉洗礼,终生难忘。呷玛介绍说,寺庙依照这样的佛像造型,青海、西藏定了不少。电视台后来拍成专题片《呷玛的锁啦》,参评四川电视台举办的电视专题片评比,获得了好名次,通过电视很多人也认识了这个叫呷玛的手工艺传承人。

听说他的儿子根秋丹真,成立了白玉县河坡藏民族手工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几年时间里,他到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甘孜州非遗项目展演,多次参加成都西博会、国际非遗节,还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跑订单、洽谈项目合作。还绘制完成出当年他父亲整理的手工艺图谱,倍感欣慰。

在河坡民族手工艺中还有一位不得不介绍的传承人,他就是根呷村手工艺人呷觉觉地,省级非遗项目白玉河坡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白玉县河坡民族手工艺协会会长。家里有四兄弟,全部从事手工艺,没有分家,至今还保持着藏族一妻多夫的传统婚姻。他家生产的手工产品远近闻名,不仅许多有名的寺庙将他的佛具作为珍品收藏,他做的藏刀还远销印度、尼泊尔等地。

记得第一次在德格县举办中国格萨尔研讨会时,途径白玉,我陪同知名的专家学者们到他家考察调研,进入宽敞明亮的藏式客厅,各式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呷觉给专家们讲起历史,霍岭大战格萨尔战胜霍尔王霍谷嘎部落后,格萨尔强令霍谷嘎部落搬迁至今河坡乡,让霍谷嘎部落的著名铁工曲打带人打造兵器,马具等装备。格萨尔对曲打和部落的人很好,大家非常感激格萨尔,工匠们于是很卖力,不仅生产了大量的兵器、马具,还制造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品,由此成为藏区有名的器具生产基地。河坡由此得名,大家都说这里是格萨尔的兵器部落,历代的德格土司和昌都土司,都使用河坡出产的武器装备。

他说:我们家族第一代传人,就是格萨尔王时期著名工匠呷西青甲布。对藏刀加工有自己独特的绝技,藏刀锻造需要经过选材、下料、加热锻打、固定刻花、抛光、组装、再打磨等流程,生产一把质量较高的7寸藏刀,包括刀身、刀把、刀鞘的制作在内,要用到铁、银、铜、牛骨、牛角、木材等10多种原料,经过近百道工序。

由于河坡工匠历来分散生产,各家的原材料与工艺不尽相同,有些还有自己独特的花纹图案,因此所产藏刀各具特色。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家里每年都有很多慕名前来的外地人,通过大家的宣传,河坡手工艺品更是蜚声中外,被定为四川省甘孜州旅游商品,河坡乡也被定为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基地。

这期间,专家们也看见从西藏来到商人到他家订购的取货,借此机会大家纷纷观看欣赏精美的刀具、佛具等手工艺品。

在河坡像他们一样的手工匠人还有很多,比如则吾村手工艺人空车班鸠会长,下达村手工艺人格仁会长……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手工艺传承人,知名度都颇高,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沿用着古老的手工打制工艺,使用的铁锤、铁棒、砧子、木架、铁钳、钢凿、钢剪等简单的工具。这是充满智慧的捶打,是金银铜铁灵魂的重塑,是佛的喜怒哀乐再次展现,是藏族人对希望的寄托。

这些手工业传承人,如今正走向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之路。千百年来的传统虽令人赞叹,但他们并未墨守成规,而是在州县政府的支持下,引进现代机具,借鉴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主动出击谋求发展。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匠人们,靠着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与祖祖辈辈传承的宝贵遗产,让民族民间文化灿烂辉煌的同时,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 上一篇:漫游茶马古城泸定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