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18日
■嘎子
冬天,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到窗前,我就收到龚伯勋老师快递来的这套书。捧在手里,厚重结实,沉甸甸的。那是由三卷书组合成的康巴纪实,三卷硬皮精装的书矗立在眼前:《行走康巴》、《长河说古》、《川边风云》,我想到的是矗立在山冈上的一座伟岸的藏式建筑,石砌的碉楼耸立云端,漂亮的雕梁画栋,彩色的门楣与窗棂,迎着雪山口刮来的冰冷的风和蓝得透明的天空,宏伟壮观。
记得有个在世界各地设计了好多摩天大楼的老建筑师说过,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寻一处开满各种鲜花的河岸,修一幢有彩色屋顶的木房子。避开一切商业操作与客户意愿的干挠,只想让自已的心愿实现。那是他童年时期的梦,一直装了几十年了,他还在等待梦想的成为现实。当然龚伯勋老师不是建筑师,他是个真正的记者、历史学家和文学作家。他早就在为实现自已的梦想做准备了。构建这三部厚重的《康巴纪实》,就是他这许多年辛勤劳作,细心专研、田野搜集、实地采访的结果。对他来说,只是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对康巴这片古老且丰厚的土地来说,无疑于修筑了一幢辉煌伟岸且民族之风浓厚,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建筑物。
一页一页翻开这部《康巴纪实》,跟着龚伯勋老师的指引,我们走进了这片神秘古老的土地。不得不佩服这部书这座建筑的构筑者,从他把生命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交付这片土地起,就开始了他的构筑“大厦”之梦。他当过公务员、报纸记者和杂志社编辑,他工作休闲时,就开始为这部书搜集材料。龚老师是个很细心的人,每一段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都保存起来,日积月累,他终于有了构筑浩大工程原材料。书里大多数图片都是他在现场地亲手所摄。他正是一个使命感强的有心人,一点一滴的集累,才弥足珍贵。当然,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成熟的果子,可在它的诞生过程中,作者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不是一句“呕心沥血”能概括的。记得,龚老师快七十岁时,还不顾身体的年迈,去高海拔的新龙等地寻访梁菇新龙娃独特的民俗生活,考察清未布鲁曼之乱的发生地,拍摄了扎呷神山的壮丽之景。
完整的生命,除了血肉身躯与精神灵魂,还应有与他热爱的土地脐血相连的历史。那是一条长河,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隐藏在古老岁月的丛林里。龚伯勋老师这部《康巴纪实》,会帮助每一个喜爱这片土地的读者,了解康巴那段隐秘在时光深处的历史。书的第一部《行走康巴》,通过对古“牦牛国”、“西吴国”的寻访,在“扎溪卡”、雅江、色达、新龙等地的走马,我们走过那些山色风光,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古老与厚重。沿茶马古道登上贡嘎雪山脚,走雅砻河谷,在藏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里寻宝,在长河风烟弥漫的古战场怀古。第二部《长河说古》,以一条河——大渡河(长河)为线索,全景式地展现了大渡河沿岸和周边这条世界著名的民族走廊,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的风霜雨雪,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几个不同信仰的民族间交流融合或为生存拼死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第三部《川边风云》,从时空上覆盖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大事件:赵尔丰改土归流始末及川边将星尹昌衡平乱西征。这些历史事实与民间传奇,在当地各民族人们心底都深刻着不可磨损的印迹。厚重的书,沉重的历史,作者一一道来,笔墨色浓且轻松。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个好搬弄故纸堆来炫耀的伪史家,曾经做过记者的探底认真,使他书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发生地的田园寻访,实地考察。多年的文学修养,使书中的文字清丽自然,又不故作深傲,聱牙诘齿。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在讲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又把读者引入藏族的宗教、伦理、哲学、艺术等古朴且悠远的天地,在恪守真实的同时,又不妨碍他在有些篇章里点染神秘传奇的色彩。可以看出,他在写作中不仅仅对历史真实性的认真负责,更是在磨炼与寻觅一个真实的自已。
龚伯勋老师的这部书,不仅从时空上涵盖了清末民初以来康巴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各类大小事件,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在开掘连接康巴历史长河与今天和未来的通道。正如作者所说,他是 “撷得历史碎片,垒起记忆高山”。读者借助他的导游,穿越时空去探察一下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那些轰轰烈烈,又传奇神秘的历史,在游览高原壮丽美景的同时,也知道这片土地历史与文化的富饶与丰厚,认识一个真实的康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