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糖罐

甘孜日报    2019年01月11日

      ◎谢辉

      外婆去世一年了,她的房间依旧保持着原样。坐在木制扶手的老式沙发上,阳光从微开着的门缝里照进来,地板映得亮晃晃的,阴影里的大衣柜暗红的漆色愈加陈旧、柜门上的锁已锈迹斑斑。阳光中微尘飞舞,亿万微粒翩跹忘我地舞蹈......

      太阳升起来时,满院子金光耀眼,几桌宴席就摆在院坝里,院里的腊梅花朵饱满绚丽时有香味逸出,亲人们围坐愉快相谈。我找外婆,她扎着围裙,忙里忙外的,招呼客人、安抚哭闹的孩子......我和几个姐妹早早离席,来到外婆屋里。听见外婆边跟大家道安好边向屋子走,我们立刻活泼起来,外婆推门的一瞬,我们欢喜地奔向了她。外婆挨个地拉着我们端视,拍拍我的手:“你生下来手腕才我的大拇指这么粗,都说带不大了。现在好了,长大了。”拉过二丫头贴着她耳朵:“犯没犯倔?听没听话?”我们叽叽喳喳答应包围住外婆,每一张小脸都红朴朴的,外婆把每一个人都安抚好,就在包里摸索,拿出一串钥匙,我们安静了,她转向大衣柜,打开柜门,叠放整齐的衣服中间露出一点鲜艳的红色,外婆轻轻拨开衣服,双手抱出一个漂亮的红色铁罐。长方形铁罐上绘着大朵浓艳的牡丹,糖罐精致大气,是装高级糖果的铁罐,我猜一定是谁孝敬给外婆的。外婆用力揭开圆形金色的盖子,我们立刻看见里面装着的糖果,透明的“玻璃糖纸”包裹着甜蜜的诱惑,糖纸上红色的纹饰漂亮喜庆,北京两个字醒目。我们齐发出:“呀,北京糖。”禁不住有点馋涎欲滴,“这是北京酥心糖,给你们留了好久,来一人一块。”一颗糖像它的名字一样舒心地放在我们手心,真有点舍不得吃,外婆说:吃吧吃吧。轻轻地剥开糖纸,白色、一条养得胖胖的蚕宝宝样的糖,用口轻轻一咬,表面一层脆薄的酥皮发出“咯吱”的脆声,里面有象岩石断层一样褐色的馅,浓浓的甜味带着芝麻香,害怕像猪八戒样的囫囵吞下人参果被嘲笑,也怕美妙的滋味太快跑走,我们都细品慢咽,让一颗糖的甜蜜,在舌尖开出花朵的芬芳,把一颗糖给予的满足感让平日滋味清淡滋养出的敏感味蕾激发出来。

      糖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营养素,外婆有低血糖,为了补营养,她会在头晕时喝点白糖稀饭,糖果是奢侈品的年头,两位舅舅和几位姨母都会想办法给她买白糖,她总是省下些分给我们,我们尽量克制自己不去馋嘴。外婆却总会令我们惊喜,总能找到“藏着的糖罐”来给我们解馋。春来,潮润的空气里散发着小草清芳,跟在外婆身后,拔开田埂上茅草,用镰刀撬开松软泥土,露出雪白的根,用手一扯拔出皮筋一样的茅根,一路低头拔,各人手里握着一大把了,拿回家清理掉上面的须根、洗净,放到嘴里咀嚼,汁液微甜带着泥土味。夏天,玉米长得比大人都高了,我们开始钻玉米林。怕把玉米踩倒,都学外婆猫着腰、缩着身子,选中那种未结玉米或玉米结得小的青青玉米秆,动作利落地“喀嚓”折下,剥除叶子,再分成几段每人一段用牙齿撕开外皮,咬一口,甜得堪比甘蔗。有“甜玉米秆不结棒,结棒的玉米秆不甜”的经验,我们也无须为少结玉米发愁。秋后,可以欢天喜地跟在翻地的耕牛后面拾捡一点遗留的茨菇儿,留在地里的茨菇儿都是个儿小的,捡起来,赶紧擦干净,暗红的皮、扁圆像颗新蒜的身,咬一口,脆甜雪白的汁液流得满口。地里还可以捡到红薯、芋头拿回家丢在灶里烤着吃。伴着甜蜜来到的冬天,不用到野地里去寻,守着家里就会有甜蜜的味道,拿出家里的黄豆,挑捡干净,炒熟,再放红糖炒成糖豆,糖豆既有黄豆的香脆又有糖的香甜。过年了还要炸糖酥干,一年辛勤劳作的收成酿成浓浓的甜蜜。农村人宴客有个习俗,可以把酒宴上的糖酥干打包带回家,是为没能赴宴的留守孩子准备的。

      年深日久,那个漂亮的糖罐褪去了鲜艳。外 婆腿脚不好要坐上轮椅才能出门了,去吃酒碗(赴宴),她仍不忘拿起主人家准备的纸袋,往里面夹糖酥干,我们知道糖果已经不是稀罕物,但还是帮她装上糖酥干把纸袋收好,带回家里分发给孩子们。

     那个漂亮的糖罐已经陈旧得辨不出昔日的美丽和高级。一缕甜蜜,一丝温暖,定格其间,仿佛尘埃落定间。


  • 上一篇:《单筒望远镜》再续“怪世奇谈”
  • 下一篇:女儿谷: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