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31日
◎路来森
阴雨连绵,宜于读书。读什么,读闲书,闲读书。
闲书之“闲”,莫过于小品文。它是“闲”中有味,闲中有趣,闲中有情。于闲读中,得一番“情”与“趣”,品一番人生滋味,感觉大好。
手中正在阅读的是一本《花花草草》。是由王稼句先生整理的周瘦鹃自编小品文集。一本合集,囊括了周瘦鹃解放后所有文集的内容,包括《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花弄影集》。
周瘦鹃的文章都不长,似乎都在副刊上发表过,虽短,但却短而有趣,短而丰实。概而括之,可包括三个方面:花木小品,山水游记,民俗掌故。这三个方面,也被称为周瘦鹃小品文之“三绝”。我感兴趣的,是周瘦鹃文字内容和风格的变化。这些文字,都写于解放以后,解放后,周瘦鹃一度曾受到重用,做过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故尔,其文章,明显地有着时代的印痕:为新时代歌颂,赞美,但歌颂、赞美中,却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过分,不盲目,可以看出,那一切,都是发乎内心,都是发自真情。然而,更让人欣慰的是,其文章语言风格,仍然保留了老民国文人的风致,文字沉厚、绵醇,内敛、隽永,完全没有杨朔等人刻意为文的迹痕。
晚年的周瘦鹃,醉心于花草风物,故尔,他的这一部分文字,也写得最好。他写花草的文字,因为有亲身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因此,就写的特别细致、真切,而且,还常常以草木寄托深情。例如,他喜欢凤仙花,他的妻子名曰“胡凤君”,名子中带一个“凤”字,所以,妻子胡氏去世后,多情的周瘦鹃,就以凤仙花供之,以寄托所思所怀。他说:“我因亡妻胡氏名凤君,所以也偏爱凤仙花,她去世后,为了纪念她的缘故,尽力搜罗了各色种子,种满在凤来仪室外。每年秋季,陆陆续续地开放起来,足有三个月之久;并且掘了小株,用小型的细瓷盆分种了好多盆,供在亡妻遗像之前。”
如周瘦鹃,真可谓“一往情深”之人矣。
当然,周作人的文字,不能不读。三十七册“周作人自选集”堆于案头,是我的案头必读、常读之书。“平和冲淡”,似乎是人们对周氏文字的定评,其实,大谬不然。所谓“平和冲淡”的小品文,对于周氏来说,只是众多文章中极少部分,周氏更多的文章,却是充满了文化批判、思想批判和社会批判的(特别是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章),诸如,对于封建礼教,对于妇女问题,对于儿童问题等等。只是,他的文章语言,大多婉曲、滞涩,思想表达多有汉赋一“讽”的特色,而婉曲、滞涩的语言背后,则是思想的沉郁。读周氏文章,必得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的到达一定的年龄,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二是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否则,你读不进,也读不懂。人说:四十岁以前读不懂周作人。诚然不虚也。
阴雨之天,有时间,有闲情,细细品读几篇周氏文章,真如品醇香之酒,滋味绵长。
受周氏影响,我也极是喜欢明清小品文,特别是袁宏道、张岱、王思任三位作家的小品文。三人的文集,手头俱有,时常翻阅。
袁宏道文章最好,文字典雅、丰韵,而又干净、明快,完全是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极具性情。文至张岱,风致犹存,但张岱喜欢用孤僻字词,喜欢用异体字,语言渐趋佶屈聱牙。而王思任的文字,以“戏谑”见长,这一点还深受知堂老人赞赏,于我,却是大不喜欢的。我觉得“戏谑”过之,难免走入油滑,尽管他的文章语言,依旧是好的。
连绵雨日,读几篇明清小品,走进明清作家的心灵世界,亦是一份美好。
雨天读小品,那份小品之“闲”,一定是一份滋味之“闲”——文字的滋味,生活的滋味,生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