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子规声里雨如烟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11日

   ◎魏益君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是宋代王令的《送春》,一幅“杜鹃啼血”的美好画面: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只有那眷恋春光的布谷鸟仍在夜半悲啼,挽留春天。

   布谷鸟,又名子规、杜鹃等,一种富有灵性的鸟儿。春夏之交,布谷鸟声声鸣唱,宛转悠扬。杜鹃啼血,引得无数诗人纷纷挖掘子规声里的丰富内涵,以此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清代姚鼐的《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飞翔的布谷鸟殷勤劝耕,农夫趁天晴挥锄劳作,农民放水灌田,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山乡春耕图。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一幅布谷闹春的劳动场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像以上布谷催耕的诗还有许多,把布谷鸣唱与春季农事写得情景交融。如,宋代晁公溯的《布谷》:“南村北村布谷鸣,家家陇头催出耕。道逢田你喜相语,四十在个春水生。”再如,清代弘历的《布谷》:“凌晨闻布谷,先日见春耕。笃笃宁无倦,邕邕最有情。土膏滋大地,时节近清明。爱尔关农务,还胜听晓莺。”

   很多写布谷鸟的诗,还借景抒情,表达出新的内涵。

   唐代李白听到布谷鸟的鸣叫,引发了思乡之情,《宣城见杜鹃花·子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以前在蜀国时曾听过杜鹃凄恻的鸣啼,没想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杜鹃盛开。杜鹃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心中思念故乡。

   唐代李商隐听到杜鹃啼血,怀念亲人,《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极富诗意与美感的诗,情意缠绵迷离,表达了朦胧的内心世界。

   宋代陆游听到布谷鸟的鸣叫,表达的是对太平盛世的珍惜,《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词人笔下的布谷鸟更是别有一番情调,五代李煜的《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樱桃落尽,春天已经离去,只有那蝴蝶还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人群渐渐散去,小巷一片冷冷清清,只见袅袅残烟草色不清。炉里的香烟随风轻轻摆动,闲绕着香炉上的凤凰绘饰。但见她愁容满面拿着罗带,回首往事只觉仇恨绵绵。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凭谁识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捧读古典,欣赏动人的绝句,一只布谷鸟正从古色古香的书页中鸣叫着飞来!

  • 上一篇:画一个夏天
  • 下一篇: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