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松石宝帙 ——格萨尔图像艺术

《甘孜日报》    2014年03月31日

   莫斯卡格萨尔石刻
   艺术水准及突出特点  
   丹巴莫斯卡格萨尔喇空的格萨尔石刻的艺术水准,突显在以下方面:
    画面布局与石板(块)自然形状的有机结合。
    藏族可移动石刻最大的特点便是所使用的石板(块)的几何形体各异。初次开采后的石板(块)的大小和各边的形状,雕刻师在雕刻时绝不对其进行人为变动;而河边的卵石,捡来是什么形状就依其形状设计刻就。石刻画面的布局依石而定,二者之间能否达到有机的结合,便是其艺术水准衡量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丹巴莫斯卡格萨尔喇空石刻的作者,在这点上煞费苦心,在选材和安排刻画内容上独具匠心,达到了极佳的效果。
   人物刻画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画山水易,画人物难,这是美术界人士的共识。在藏传绘画中,人们普遍认为画神、鬼、动物易,而画人物难。藏族石刻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块石头上,一般刻制人物(含佛、菩萨、神、高僧大德等)时,大都是一石一人。格萨尔石刻自然也是如此。在一块石头上刻制一个人物,要让人物的形象生动,其关键在于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特征。而要使人物个性鲜明,还要充分吃透《格萨尔》文本中的具体描述,并用艺术语言(线条、色彩等)将其表达出来。纵观丹巴莫斯卡格萨尔喇空中格萨尔石刻的岭国众将领,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石上,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丹巴莫斯卡格萨尔喇空中的石刻,首先在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上下功夫,然后,对他们的坐骑、手执的武器和动作,给予充分地关照,既忠实于文本的描述,又充分考虑了艺术效果,使70多位人物,各露不同的表情,各呈不同的姿态。稍有《格萨尔》知识的人,都会八九不离十地指认出这些石刻人物的姓名来。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和文化素养。
   刻工工艺与绘画着色相得益彰。 
   大凡着色的彩绘石刻作品,无论其刻工工艺再精良,如果没有好的色彩搭配和绘画技艺作渲染,不仅精良刻工技艺会被抹煞、被掩盖,而且整幅石刻便会黯然失色。丹巴莫斯卡格萨尔喇空中的石刻在着色方面至少有三点是成功的。一、对一幅完整的石刻而言,色彩的搭配十分合理,既保证了鲜明的对比度,又保证了各色之间的协调性。二、对刻工难以达到的精细部分,着色绘画给予了完善和补充,例如人物面部五官和服饰图案等细微之处。三、在空白之处,以色填空,以画补空的艺术处理十分得当,如蓝天、草原和草原上的鲜花等。“它绝不是简单的平涂,或者说是填涂,而是把每一幅已经刻就的雕刻作品,重新按照绘画作品的要求进行色彩和绘画设计,力求使其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丹巴莫斯卡格萨尔喇空石刻的特点较多,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一是有较强的世俗性,二是鲜明的地域性。
   较强的世俗性。《格萨尔》本身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有较强的世俗性,它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所表现和反映的内容也是古代藏族部落社会史的世俗内容。《格萨尔》被藏族石刻文化所吸纳,对无传统的“嘛呢石刻”无疑是一个突破。格萨尔石刻翻开了藏族世俗石刻全新的一页。
   鲜明的地域性。将迄今已发现的丹巴、色达、石渠等地的格萨尔石刻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感悟到,上述各地的格萨尔石刻,虽然在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但风格上和具体形态上却又折射出鲜明的地域性。其一,与《格萨尔》文本一样,我国藏族地区地域辽阔,各地的民情风俗在大同中存小异,这些也会渗透到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来。例如在丹巴莫斯卡的格萨尔石刻中,有一些石刻刻的是宁玛派高僧、当地寺庙的创始人,以及当地的一些山神等。在存放形式上,有的地方将格萨尔石刻单独存放于寺庙的格萨尔喇空中;有的地方与“喇呢石刻”一起存放,这点在石渠县十分突出,格萨尔石刻就存放于巴格嘛呢墙和松格嘛呢城中。
   其二,由于各地艺人的师承不同,艺术风格有异,故创作的石刻可以从画面上一眼就看出其典型特点。例如,色达县格萨尔石刻中人物的眼睛明显比其他地区的石刻个性突出,多以云纹来作装饰,每幅石刻上都刻制了日月。再如,有的地方的石刻中,只刻有佛、菩萨的造型中才应用的背环与顶环,而有的地方却无,有的地方又兼而有之等。有的地方只刻有格萨尔王,而多数地方还刻有岭国众将领。此外,在色彩的应用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 杨嘉铭 杨环 杨艺)
 
 
 
  
 
  • 上一篇:《周易洪快板集》即将出版发行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