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谢幕的夯

甘孜日报    2021年03月11日

◎贾登荣

夯,是一种古老的农具。早在远古时代,华夏祖先就发明了夯,在建造房屋时用夯来打牢基础。时间的流逝,让夯用途与时俱增。它被广泛用到修道路、建堰塘、筑水库、砌农田等工程的奠基之中。

据说,早些年,夯的种类有木头夯、石头夯,甚至铁夯。不过,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木夯与铁夯的印象,只有石夯,十分清晰地镌刻在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的劳动画面里,为逝去的岁月留下精彩的记忆。

我的青少年时期,农村实行的大集体生产。每年冬天,生产队总要利用农闲,或修堰塘,或修建梯田,或修筑公路。夯,自然会隆重登场,给凛冽的冬天增添一抹亮色!

这时,生产队会派遣几个男劳动力,挥舞钢钎大锤,从山上开采一些石头,然后让石匠对石头进行简单的加工,切割成一个又一个下粗上细的长方体来;石头的下端呈锥形状,有点像舂,石头的上端凿出一个孔,可以让人抓住提起夯;当然,一般人们不会直接抓住这石孔打夯,而是在石孔中架上一根木杠,然后用绳子把木杠牢牢地绑好、固定,使用时,打夯时,人们抬起石杠,夯就上下舞动;如果生产队没有石匠,制作石夯时,人们不会在上端凿孔,而是在夯靠上的部位凿出凹状,然后把木杠架在凹状地方,然后用绳子系住。

夯歌,是打夯时不可或缺的。夯歌,可以调动人们的激情,也有利于统一打夯的步伐。打夯开始时,领夯人站在一旁,如威风凛凛的将军,大手一挥,口中飞出了歌声——

“石夯一上手哟,

其他人赶紧唱道:嗨呀佐哟——

紧接着,领夯人又唱道:歌儿唱起来哟,

其他人又跟着唱:哟喂佐哟——

领夯人:越唱越有劲哟——

其他人又唱道:嗨呀佐哟——

领夯人:打夯有力气哟,

其他人也还是那句台词:哟喂佐哟——”

伴随夯歌的起伏飞扬,先前松软的泥土渐渐变得坚硬了起来。

长期的劳作,让夯歌成为一种民间文化,植根于人们的心田。因而,夯歌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大到家国要事,小到日常生活。如宣传做人之道的夯歌:“做人要讲忠孝悌,千万不要忘了本,当兵要学岳家军,精忠报国不怕死;当儿做女要讲孝,莫忘父母养育恩;交朋结友有分寸,酒肉之交不可取——”

还有歌颂少年英雄、巾帼英雄的:“门缝看人易走偏,人小也能成大事,甘罗十二当使臣,岳云抗金才少年;男人不要太张狂,女儿同样有名堂,木兰从军建功勋,太君七十挂帅印——”

爱情,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自然,情歌在夯歌里,也会占据重要的席位。

“麦苗儿青哟,菜花儿黄,对面走来一姑娘,衣上穿着一身蓝,手中提着一个筐,筐里装着的馒头香哟,馋得小伙口水淌——”

“对面山上一棵树,树上开满雪白的花,小伙千辛万苦采朵花,高高兴兴送姑娘,姑娘嫌花没香味哟,气得小伙吐白泡——”

打夯,本来是男人们的“专利”,但随着提倡男女平等,妇女从家中走出,参加劳动,于是乎,女人们也抬起了笨重的石夯,加入到打夯的行列中来。

女人的加入,让男人们似乎更加放肆。夯歌的内容,也增添了更多调侃的味道。男人会用略带夸张的声音唱道——

“对面来了一群人哟,嗨呀佐哟,个个相貌如西施,哟喂佐哟,样儿虽好偏误人哟,嗨呀佐哟,女人就是黄祸水哟,哟喂佐哟——”

女人们也不是好欺负的。她们也用自己编的夯歌回击道:

“对面走来一群人哟,嗨呀佐哟,无精打采懒洋洋哟,哟喂佐哟,昨晚当贼挨了打哟,今天又来欺老娘哟,哟喂佐哟——”

在你来我往的对唱中,激情与欢乐在希望的大地上尽情释放,夯跟着上下翻舞,化腐朽为神奇,变软泥为硬地。

突然有一天,生产队长宣布说,上面有指示,夯歌内容不健康,不能唱……于是乎,人们只好打“哑巴”夯了。奇怪的是,没有夯歌陪伴,人们失去了激情,也没有了精神,同时,也不能同步用力提夯,劳动效率一下子降低了不少。有人便想出办法,打夯时,不唱带有歌词的夯歌,只反复地唱“嗨呀佐哟、哟喂佐哟”。这种缺乏内容的东西,哼了几遍之后,人们的兴趣便消失,劳动的积极性也跟着下降。

为了调动人们干活的热情,有人便动了下脑筋,把那首“大海航行靠舵手”改编成了夯歌:“大海航行哟,嗨呀佐哟,靠舵手哟,哟喂佐哟,万物生长哟,嗨呀佐哟,靠太阳哟,哟喂佐哟,雨露滋润哟,嗨呀佐哟,禾苗壮哟,哟喂佐哟,干革命靠的哟,嗨呀佐哟,毛泽东哟,哟喂佐哟——”

不过,就在这首新夯歌传唱没多久,有人反映说,这是对革命歌曲的亵渎,于是又被禁止了。打夯时,人们或沉默不语,或单调地吼着“嗨呀佐哟、哟喂佐哟”。没有了激情,劳动的热情也减少了许多;更恼火的是,似乎步伐也无法统一,夯变得学生了许多,往往是没有打几下,就气喘吁吁,大伙便要停下来,歇息大半天。劳动的效率,自然也降低了许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陪伴人们整个农耕文明时代的夯,地位开始渐渐动摇了。最先让古老的夯失去市场的,是修筑道路、修建水库的工作。一种叫碾压机的机器,代替了夯的位置。碾压机在松软的地上反反复复“走”过几遍,基础就变得结实了;接着,在使用夯最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上,诸如修建堰塘、建造广场时,出现了一种灵巧的打夯机。打夯机“突突”地开过后,基础也就结实了;而夯丢掉的最后一块阵地,是在农家建造房屋的打基础中。多年来采用石头衬砌基础的方式,慢慢改为了用钢筋混凝土砌筑基础,夯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古老的夯,在新机械、新设备、新技术面前自惭形秽,不得不乖乖地退隐到一边。夯,就这么黯然谢幕了;一同谢幕的,还有那回响在山乡千百年的夯歌。


  • 上一篇:意西泽仁小说的叙事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6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