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在哪里?甘孜人说,那是在康巴汉子的血液里。身体结实得像铁塔,头上盘着红头绳,热情勇敢,会喝奶就会喝酒,会走路时就会跳舞……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最生动的人。藏族历史文化学者习惯将广阔的藏区分为三大区域,“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西藏志》中把这种划分分为三部,“曰康、曰卫、曰藏”。藏文文献《白史》记载:康(khams)“总合之东方地区……所言康者,系指边地”。
“边地”康区的人和文化
在交通闭塞的时代,认为藏族地区的中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包括拉萨,因而称为“卫”;西部阿里称为“堆”;东部的昌都、甘孜、迪庆一带称为“康”,即边地之意。居住在“边地”康区的人,就叫“康巴”。
从语言学角度看,藏区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主要是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讲安多方言的安多人,分布在甘肃、青海及川西等地;讲康方言的人,分布在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青海玉树、云南迪庆等地,就是通常说的康巴或康藏地区,居住在这些地区的藏族就是康巴人。康巴人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就是康巴文化,如果按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康巴文化包括康巴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艺术、绘画、建筑、风俗、心理等。
地理“横断”决定文化多元
藏族自己在历史上称康区为“四水六岗”,此地山多水多,自东往西比较大的河流就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形成了两山夹一江或两江夹一山,山水相间,连绵千里,纵贯南北,构成了中国地理中著名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系统。纵观康巴地区,有草原、雪山、丘陵、河谷盆地,海拔高度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构成了这个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惟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江河,把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在此连接起来。沿江河而上的北方和南方各民族终于在横断山区相见、相交、相知、相融。因此,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康巴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多重性特点。地理上“横断”的特点,决定了“横断”的文化特色。即把一种比较统一和单一的民族或文化在此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相遇而“横断”成不同特点的多民族、多文化特点。
甘孜,康巴文化发源地
《史记》作者司马迁,曾经做过一些初步的实地调查,就发现此地民族太多,记录不清楚,以“皆氐羌”来概括康巴地区的丰富复杂。藏学研究专家格勒称,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一旦经过长期的“横断”、切割就会形成从最初的不伦不类到后来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使康巴地区变成了一个自古以来多民族、多种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地方。
甘孜被认为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康巴文化就接受了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黄河文化,四川、重庆的巴蜀文化、长江文化和云南白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康巴汉子性格中的豪放、坚毅、忠诚与这种多元文化相融汇,逐渐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复合,又有康区独特个性色彩的康巴文化,明显区别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现。( 《新京报》记者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