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倾心文字,亦倾心于服装

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28日

◎杨俊富

可能大多数人只知道,张爱玲是民国天才小说家、大才女。她的另一面,却很少人知晓。

张爱玲个人生活中,除了文字之外,其实还倾心于服装。她对服装的品味和研究,与她对小说的偏爱,可以说不相伯仲。她不仅知道每个时代的服装款式,还深知每种服装在每个时代的文化渊源。

在张爱玲眼里,一件衣服不只是衣服,正如她在《更衣记》里所阐述出来的观点:一块印花蓝布在她的眼里,已不是花布,是一幅水墨画,淡雅、幽香。她爱它,如爱一件艺术品。

张爱玲最喜欢的服装颜色,是宝蓝配苹果绿,或者松花色配大红,而裁剪几乎都是出自她自己之手,或束腰喇叭短袖,或齐膝短裤配长筒靴,还会颇有创意地在上衣胸前别一个宝石蓝胸针或蝴蝶结。花样别出,如同她小说中令人意想不到又恰到妙处的结尾,震撼、惊艳。

凡经她之手的服装,与民国时人的简约、素净之风大相径庭,简直就是“奇装异服”。因而,张爱玲每次在人群中的出现,都会成为上海街头或朋友圈聚会的一道卓尔不群的靓丽风景。她的冷艳气质,正好驾驭她喜爱的奇装异服的个性色彩。她喜欢把别人好奇而自卑地远远观望的目光,当成一种享受,犹如她喜欢读者醉心于她小说里的故事情节。但当别人谦卑地靠近她、迎缝她时,她又高冷如霜,拒人于千里之外。

或许,这就是张爱玲内心深处所需要的一种补偿。

童年的张爱玲是快乐的。随着家道没落,父母离异,继母进家,让年少的她变得尖锐、倔强、敏感、沉静、叛逆。起因应该是继母总是把自己穿过的一些失去光泽的牛肉色衣服给她穿,让她每次穿衣都有一种把自己变成牛肉的感觉,内心对单一暗淡的服装“厌恶得想自杀。”

也许,炫彩的心态从那时开始埋在了心底,到她凭小说扬名立万于上海滩,生活自立后,她像向继母宣战一样,衣着华丽、大绿大红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获取别人的好奇、崇拜、艳羡,制造一种报复式心满意足的唏嘘和惊诧。

张爱玲的这种心态,后来已经到了一种贪恋的地步。不过,张爱玲的超常装扮,与她当时在民国众多才男才女中,才华独树一帜、人气榜大红大紫的地位相匹配。她曾经穿着自己设计裁剪的怪异服装去印刷厂看自己的小说排版印刷进度。一现身,所有工人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她,而忘却了手中工作。那个100%回头率超过一线影星,让张爱玲很受用。

张爱玲也怀旧。一天翻出箱底多年没穿的过时衣服穿在身上去看友人,走过弄堂,引来一群小孩子尾随。她蹲下问小孩子为啥跟着她,小孩子说:“我祖母是你这个样儿就好了。”

啧啧,张爱玲也是小孩心中的偶像。

张爱玲的小说风靡上海滩,璀璨,炫目。在衣着上,也尽显风流,让人过目难忘。这就是既冷傲又世俗的张爱玲。也是看成是她内心孤寂的一种自我调节。

在不同的人生境界,穿戴彰显着一个人的得意或者惆怅。早期的张爱玲对于服装的倾心追求,与她年少得志、在小说界红得发紫完全匹配。

当一个新时代到来,张爱玲的光鲜渐渐暗淡。写小说的人都很敏感,她感觉到这个新时代不欢迎她以前的“妖冶”,唯有掩藏过去的绝代风华,才能适者生存。在参加上海召开的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时,张爱玲穿了一件素色旗袍,外罩一件白色网眼棉线衫,默默坐在会议室最后一排。

这是张爱玲当作家以来,第一次这么“低调”出现在与文学相关的场合。从此,低调成为她后半生的主旋律。


  • 上一篇:走近格林威治
  • 下一篇:吾乡是黔州

  • 本文地址: http://kbcmw.com/html/wh/kcwh/7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