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他们在那一刻见证了梦想中的香格里拉

《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16日


第一次穿上金色的藏装,戴上洁白的哈达,感觉很奇妙,中国政法大学的赵丁在蓝天白云下为自己留一张影。

措普湖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杰伟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

面对稻城央迈勇雪山,北京体育学院的刘栩昊只有以拥抱的姿势,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

 ■ 记者 唐闯
  5月2日,因为身体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樊迎春遗憾地退出了甘孜文化体验之旅,剩下的5名90后大学生心中掠过一丝危机感,他们担心自己因为相同的原因退出活动,这迫使他们再次凝视眼前的这片高原,再度思考走进甘孜的意义。五位大学生的下一站是巴塘,他们的寻找将从这里开始。
  寻找从雪山开始
  在剩下的几天时间里,大学生们要翻越好几座海拔4千米以上的雪山,其中海拔6千多米的雀儿山更是白雪覆盖,寸草不生,山险路滑。
  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泽众而言,雪山并不陌生,他选择走进甘孜,就是为了看看皑皑白雪和巍峨雪山。
  2012年,刘泽众背着行囊,生无分文,向西藏芒康出发,一头扎进走青藏路的队伍。那是一次艰辛的旅程,一路上没水没电,没有热水澡,没有落脚点,没有饱饭吃,既遇到了好心人,也遭遇了白眼。
  但为了看一眼梦中的雪山,刘泽众和同伴长途跋涉,像那些磕长头前行的信众一样,历经艰辛,最终站在了雪山面前。那一刻,内心的喜悦已无法通过语言和泪水来表达,他和同伴抬头挺胸,久久凝望眼前的雪山,雪山的纯净洗去一身困倦,雪山的挺拔传递着屹立在天地间的伟岸和高远。
  2014年4月9日,“甘孜文化体验游”招募消息传遍首都各大高校,刘泽众记忆中的雪山被唤醒了,它仿佛在呼唤渴望见到它的人再次走向它,走向纯洁和高远。就这样,循着一份雪山情结,刘泽众走出北京忙碌的生活,走进了甘孜,向着他梦中的雪山靠近,向着天地间挺拔的姿态眺望。
  5月1日,在亚丁,面对仙乃日峰,刘泽众取下墨镜,与眼前的雪山默默对视,蓝天下,白云环绕雪山,也环绕着刘泽众的视线。
  5月2日下午,前往巴塘措普湖。道路渐渐从平坦变得颠簸,随后有缕缕烟雾出现,那是温泉的蒸气。路边停车,五位大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生鸡蛋,放在沸腾的泉水中,不一会儿鸡蛋便煮熟了。他们吃着温泉煮蛋继续前行。此时,天空开始飘雪;随着车队向山中开进,雪越来越大,慢慢地覆盖了整个草原。眼前只有茫茫白雪,直到他们看到措普湖。刘泽众站在湖边,被眼前的画面折服。神湖与雪山呼应,世界只有黑与白,这样的景象就像上天赐予的巨幅水墨,静谧至极。
  在措普湖,翡翠般的湖水带来了另一种体验。来自首都的五位90后大学生向湖面抛洒散发奶香的糌粑,在一阵阵的喊鱼声中,湖水荡漾涟漪,一条条“笨笨”的鱼缓缓游来,映入眼帘。远处,茫茫的白雪覆盖了一切,湖水依偎着雪山,天地间一派雪的纯净,山的肃穆。下山的时候,雪化了,土地露出初春的草地和零星的花儿,这一天他们穿越四季。
  “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我见到了天堂。”面对措普湖,刘泽众被深深震撼了。他说,“我爱的,就是那一天那一时那一分那一秒的措普沟。那一刻,是天堂。”
在雪的世界里,北京体育大学的刘栩昊索性脱掉了外套,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杰伟玩起了雪仗,雪野之中,响起了追逐的欢笑声。
  在回去的路上,五位大学生关切地问起了措普湖的未来。巴塘县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目前,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县里并没有打算马上开发措普湖,将其打造为景区,县里担心粗放的开发方式会破坏措普湖的生态环境,得不偿失。
  听着巴塘县工作人员的介绍,五位大学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车窗外,积雪已经融化,牧草返绿,鲜花吐蕊,不同的色彩富有层次感地铺垫到雪山脚下。大学生们说,将来如有需要,自己会为科学保护和开发措普湖尽一份力。
  遇见17岁的次真
  措普湖天堂般的美让人难忘,它的美丽让赵丁想起了一位少年,这位少年的身影在大学生们的心湖上投下了难忘的剪影。
  少年叫次真,今年17岁,是阿西土陶传承人降初的儿子。在制作土陶的过程中,从嘈杂的人声和种种敲击声中,他爽朗的笑声常常一下蹿出来,在纯真的脸庞凝固成一个灿烂的笑容。
  中国政法大学的赵丁被次真的开朗深深地吸引住了。在赵丁的记忆里,自己这样爽朗地笑,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在北京,他常常忙得上气不接下气。赵丁说,十七岁那年,自己埋首书山题海,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惜时如金。
  和次真聊天的时候,赵丁了解到次真也有一个梦:他准备从父亲手中接过传承千年的土陶制作工艺,并将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阿西土陶。在学习土陶制作的过程中,赵丁体会到了土陶制作的不易。
  次真领着大家去参观制作土陶的白色黏土和红色黏土,他告诉大学生们,泥土非常珍贵,需要走陡峭的山路,从很远的山上去掘取,然后封存一定时间才能使用。
次真说,他听自己的父亲说过,很多年前,土陶只能换来生活用的糌粑、酥油等粮食。现在,阿西土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州里和县里还帮助村子里成立了阿西土陶烧制协会。“父亲制作的土陶已经参加过国际非遗博览会、还到过香港。”说起土陶,谈到父亲,次真一脸自豪。
  次真的热情打动着赵丁和其它几名大学生。在赵丁眼里,次真是文化传承的新鲜血液。在动手制作了土陶后,赵丁说:“土陶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并能在今天发扬光大,很不容易,让人感动。”
  赵丁注意到,次真安静地坐在威严的父亲身边制作土陶的时候,态度非常恭顺。那一刻,面对土陶,父子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的父子关系,更像是一个大师面对学徒,一个至高无上的长者面对晚辈,这当中有父子情、师徒情,更有信仰意义上的感情。
  “我相信次真做这样的土陶已经不下一百次、一千次了,但他的态度依然是那样虔诚。”看着次真,赵丁万分感慨。赵丁相信自己看到了另一种风景,它的美丽不亚于措普湖的水光山色。
  离开阿西村的时候,大学生们和次真一起合影留念,并互留了联系方式,他们真诚地邀请次真带着他的阿西土陶到北京来,他们希望在尽地主之谊的同时,也为阿西土陶的推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5月3日下午,五名大学生从措普沟出发前往白玉县。
  前往白玉县的道路依然颠簸,但大学生们告诉记者,在巴塘措普湖,在稻城阿西村,他们看见了梦想中的香格里拉,那里风光美丽,那里生活着像降初父子这样热爱家乡和热衷于传承文化和梦想的人们。
  路仍在继续。大学生们的思索也在继续。在甘孜这片流淌着大美与真情的土地上,他们是否能碰撞出自己梦想的火花?
打开百度搜索,仔细阅读,五位大学生才发现,他们置身其中的甘孜是共和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而他们走进甘孜的这一年恰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五位大学生意识到自己走进甘孜并不是偶然的,甘孜州举行此次“北京大学生甘孜文化体验游”活动也绝非空穴来风。
  “为什么要走进甘孜?走进甘孜究竟意味着什么?站在高原,我们该担当怎样的角色?”五名大学生陷入了思考。从北京出发之前,他们绝没有想到这个最初的问题早已超出个人兴趣、爱好的范畴。
  ▶本文图片由《新京报》提供◀
  • 上一篇:让唐卡得到传承是我的心愿
  • 下一篇:石渠文物保护感动中国考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