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梁茹记忆

甘孜日报    2023年02月21日

◎周晓宏

阔别多年,如今又进梁茹。

走进这个曾经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地方,太多的记忆在脑海中被一一激活,每一帧记忆就是一段岁月、几许感慨,个中有风花雪夜的浪漫,有日夜奔忙的煎熬,还有说不完道不清的情缘。

水墨童话皮察沟

皮察沟四季的色彩都是用水彩无法调试的,皮察沟的美也是文字无法言传的,只有走进这方水土,才能真正感受她撞进灵魂的美。

与雅砻江垂直的方向走进皮察沟,越来越高耸的崖壁把通往皮察乡的路逼得愈来愈狭窄,这就是格萨尔开山凿崖坐石射雕的地方,也是进入皮察乡的第一道天堑——一线天,走进一线天,会有一种敬畏和一种寂静充斥在旅程,那应该就是远离喧嚣的心灵寻找的驿站,听一段英雄格萨尔的故事,品一段村落里家长里短的咸淡,心,也就安放在了风雨的历史、祥和的现实。仰望两山之间的一线天,天外有昨天的轶闻,那是格萨尔解救众生凿开的光明,那是格萨尔惩处恶雕留下的遗迹,这里,是可以与心中的神对话的,是可以找到那驰骋疆场的英雄的,用心聆听岁月深处的故事,在一线天的崖壁上您似乎能够读懂那首无字的诗歌,诗中有故事、有传说,还有昨天的你我和明天的明天。俯瞰潺潺溪流,冰凉的溪水冲刷着暖暖的故事,传唱着英雄的史诗在寂静的山谷年复一年,我即是王,王即是我。

走过一线天,森林渐密,地势也越来越宽阔,灌木丛里叽叽喳喳的鸟儿总会欢愉四季,忙碌着建造和经营自己那份温暖的家,经过春夏和秋冬,看过花开又花谢,鸟儿已经蹒跚起步,平坦的皮察村亦然成为了动物的天堂,如这鸟群,撒欢着开始更广阔的天地,雏鸟展翅后的欣喜还在老巢,年老的雀鸦又开始新一季的规划,如这虔诚的老者,把玛尼珠捏成一串长长的岁月祈祷着儿女成长为心中的英雄,而这漫长的岁月,总让人躲闪不急呵!岁月的漩涡风卷而过的不只是额头的皱纹,就连路边那棵老树也经不起岁月的煎熬,在风雨中慢慢老去,只有枯枝上的年轮还记取着皮察沟里的点点滴滴。岁月沉淀,老去了岁月老不去这里的美好,美好永恒在皮察人的心里,美在村子袅绕的炊烟里、美在耕耘者的嬉笑里、美在梵音外山歌里,于是美的水墨画就描绘在过客你和过客我的心里。

走过村落走过山涧,山涧的杜鹃花盛开的声音似乎惊扰了红杉成长的步伐,各色的杜鹃花就这样簇拥着红杉在温暖的时节看着斗转星移一起慢慢长大,松萝苍老的声音已经讲不动那则古老的故事,微风抚过的树叶就是岁月的情书,记录着悲欢离合,也书写着阴晴圆缺,如这平静而真实的生活,看那夕阳下耕作的阿爸,深深的犁沟埋下希望的种子,而纤柔的阿姨,把深深的祝福化作养分铺洒肥沃的土地,等待秋后的收成。

秋后成熟的,不止是金黄的青稞小麦,秋后收获的还有村头厚实的希望,那沉甸甸的麦穗摇曳在村头老人的守望和希望里,把秋后的成熟烘托得更加耐人寻味。皮察的秋色似乎要比其他地方来得早一些,也来得美一些。 微风起,漫山的桦树把金黄的树叶摇出了绚烂的秋色,层林尽染的山色总在天边一隅装点着美丽的世界,装点着这个童话的世界。

………

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风霜雨雪,走过皮察的山水,才发现,原来,我们是可以走进水墨画的。

永恒的波日桥

波日桥又名藏式伸臂桥,坐落在新龙县乐安乡境内,横跨滔滔的雅砻江,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辛劳,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这凝聚着先辈智慧结晶的历史巨作才呈现于世,也不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历了几多风霜雨雪,才永恒成历史的坐标,一头连着昨天的往事,一头连着今天感慨。

波日桥是凝聚先辈智慧的桥梁。据传,唐通吉布为了让更多同胞安全过江方便过河,在雅砻江上,在急流险滩中倾尽所有广建桥梁,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智慧支撑起了通往心灵深处的一座座桥梁。而波日桥应该就是目前仅存的,能够见证历史的唯一所在。桥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两个桥墩中部,用4—6根圆木撑成拱形,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步递增,形成两个悬挑臂,然后在悬臂上架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构成桥身。桥墩上用石片叠的“伞”形结构,便是桥亭,如今,在原始桥梁上做了改造,搭上瓦板,围上栅栏,不仅可以挡风避雨,还可以在这里举目远眺,观赏那份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美丽景观。叹为观止的是桥梁的建筑工艺,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没有一处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建造,每一个结合部均用传统铆隼木楔连接,原始而实用。

波日桥是通往历史深处的鸿篇巨作。是在沧桑中飘摇,在历史中屹立不倒的脊梁。民国十九年(1930年)西藏噶厦政府的军队从甘孜进驻新龙,为了战略需要,烧毁了城区附近的6座藏式伸臂桥,使原本就处于甘孜州腹心地带的新龙,更显得与世隔绝,唯有风雨飘摇中幸存的波日桥,成为当时人们出入新龙的交通要道,也成为了唯一的历史见证。载不动几多愁,历史太沉重,岁月太悠长,几多风雨洗礼,破旧不堪的波日桥也曾摇摇欲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新龙甲拉西乡一位名叫莫特·亚马的藏族民间建筑师,临危受命,承担了维修波日桥的工作,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亚马率领藏族人民冒风雪顶严寒,在保存波日桥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桥维修一新。延续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守望着斗转星移的沧桑巨变,每一个历史的片段,都在波日桥的永恒中定格,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六军团在新龙会师后,经波日桥挥师北上,多少红色的脚印深深烙在了昨天的故事今天的老桥,多少永恒的信念也在这里延展,延展,延展,延展成天边的那抹红,红色也留在了新龙,此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该桥为“红军桥”。

波日桥也是美的所在,艺术的精髓。正面凝望,波日桥就是一只强劲的臂膀,抓着历史连着现实,平坦的桥身把平和的村落轻轻依偎。俯瞰波日桥,那是一枚指引方向的指南针,连着遥远的北京。仰望波日桥,那是父亲浑厚的身躯,庇护着这里的安宁,横看成岭侧成峰,C位出镜,波日桥有着粗犷的圆弧桥墩和纤细的腰身,如康巴汉子剽悍挥鞭打马草原,如纤纤少女斜依窗前拈花一笑,就是如此鬼斧神工地装点着一方静美,散发出缕缕神秘的雪域文化气息。涛涛的雅砻江奔腾成一条跃动的哈达,而波日桥就是镶嵌在上面的音符,四季变化中传唱着不同的赞歌,唱醉了昨天的沧桑,也唱醉了今天的守望,永恒在历史的深处,永恒在您和我的心里。

措卡湖的向往

措卡湖,位于新龙县麻日乡境内,距县城32公里,被誉为“人间仙境,九天瑶池”。措卡湖在当地称措卡海子,藏语意为乱石丛中的黑色海水,是一个淡水湖泊,湖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意为“绿宝石”。

到过那里的人都说该湖似“人间仙境,九天瑶池”。新龙是我的第二故乡,可我从未到过措卡湖,也许是怕惊扰了这里的纯净和美吧,但我是神往这里的,心从未离开过这里。据老人的老人讲诉,很久以前,这地方极度缺水,许多居住在这里的人家不得不挥泪辞别故土,背井离乡到其他地方去安家,其间受尽折磨。天神看到这里的老百姓生活艰难,派两个大力神背水到此帮助缓解缺水的状况。当个大力神背着水来到半山腰时,其中一个实在太累了,便将皮口袋放下,准备将水放置于此,另一个连忙说“麻日”(藏语意为“不是”),两人又继续往山上走,到了山顶,他们发现四周地势开阔平坦,前后左右又无障碍,便决定将水放在了快到山顶的一块坪地上,于是便有了一个方圆十余亩的淡水湖,这里也因此得名“麻日”。

从此,麻日湖水养育着麻日乡一条沟里的芸芸众生,虽历经岁月苍桑,湖水仍如当年天神放水时一般清澈透亮,丝毫不见减少。1358年,藏传佛教传人普巴登孜在湖边建起一噶举派寺庙,取名措卡寺(措为湖,卡为边,意为湖边寺),其后,群众习惯地改称这个湖为——措卡湖。

措卡湖在新龙人的心目中是圣湖、天神的化身。传说中,有人曾经取湖水疗眼病、皮肤病、脚疾等,百试百灵,因此新龙人把措卡湖奉若神灵,除了饮用外,湖水是不能用作洗衣物的。但是,我一直认为措卡就是一个瑶池,一方净土,冥想如纱的淡雾缭绕在青青草原,仙女沐浴后的淡淡的清香在鸟儿的啼鸣中慢慢弥漫开来,整个山谷便沉醉千年,也许忘记了融化雪峰,山头的积雪才如此圣洁,也许忘记了花开,绿草才如此轻柔,也许忘记了日月更替,今天才如此美好。

都说措卡湖不是很大,可我从“朋友圈”看那绝美的晒图,看她那碧玉般的湖水晶莹剔透,万花筒般地收集着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红寺庙,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倒影在纯净的湖面,荡漾开去的波光涟漪阵阵,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她揽入怀里,仿佛万千絮语也从这里发散到了宇宙深处。

措卡湖的传说是听来的,是在网上看到的,可对于措卡湖的向往是发自心底的,真挚的。总会有那么一天,带着一丝迟到的遗憾和几许的热切,一头扎进措卡湖的美,沉醉千年。


  • 上一篇:越走越荒凉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