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麦收夏事

甘孜日报    2023年07月03日

◎杉柠

天气渐暖,小麦渐黄。看着风中起伏的金黄麦浪,拂过鼻尖的阵阵麦香,我不禁想起文人墨客笔下的麦收佳作,想起诗人对生活的款款深情。

唐朝白居易笔下的麦收场景充满了对劳动人民艰辛的感同身受与悲悯情怀。他在《观刈麦》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五月的农家分外忙,一夜南风催熟了满田小麦。媳妇、婆婆提着竹篮盛的饭食,孩子带着水壶,相伴给田间男人送饭。男子顾不得脚下暑气熏蒸、背上骄阳烤灼,一心只想趁夏日昼长抢收麦子。白居易一生关注民生,任陕西周至县尉的他主管征收捐税一事,然而目睹百姓烈日下收麦,想到自己不劳作却丰衣足食,深感惭愧。字里行间都透出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麦收时节,天气常阴晴多变,农人在通过观察天气规划农事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唐朝雍裕之在《农家望晴》中描写的是陕西一带的麦收情景,那里一旦刮起西风就容易下雨,一位正在麦场晒麦的老农见此情景,站在麦场高处,他花白的头发被吹得凌乱;他望着天空,企盼乌云早点散去,太阳能够重现。如果连降阴雨,麦子无法晾晒就会发霉,一年的辛苦收成就会受损,此刻老伯的内心该有多焦虑啊。老农“望”晴的情节描写,刻画了农家企盼晴天和对收成的期待,意境悠远。

宋朝年老的苏辙在收麦时节就幸运了许多,因为恰逢此时,家里外孙晚辈过来帮忙抢收,他描写的麦事充满了喜悦、感激与对孙辈的怜爱。《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有云:“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我这岁数大了不能下地劳作,幸好孙辈过来,我这老头有了依靠。三夜的阴雨损坏了麦场,放晴后孙辈们就欢欣鼓舞地干活去了。我趁着空档,赶紧在家烙饼、搬出自酿的酒水等他们回来解解体乏与饥饿。麦子终于安放粮仓,我的心也松快多了,真是开心啊!

宋代张舜民的《打麦》则写出了田家收麦有条不紊的节奏,辛苦中透着喜悦。“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先写打麦的巨大回声,体现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接着描绘了收麦画面:田家人赶着天晴与时间赛跑,婆婆姑嫂们有的拿着镰刀,有的背着箩筐,一起来到麦田,先捋取未熟透的青麦穗,再收割成熟的麦子,扎捆后运送谷场晾晒。整个过程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即使秀丽的脸庞被晒黑了也不在乎,心甘情愿的劳苦换来了收获的欢乐。

一阵南风吹来,麦浪滚滚,吹来了袭袭麦香,也吹来了农人殷切的期待。在暖风艳阳中,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响。望着眼前的金色波涛,我仿佛化身成手执镰刀的村姑,正在田里挥洒汗水。


  • 上一篇:愿生如海棠
  • 下一篇:夏之趣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