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宠辱若惊

甘孜日报    2024年01月04日

◎任崇喜

远山如黛,青瓦白墙错落有致,高高的马头墙,狭窄幽深的小巷,这样的地方适合月光。皓月当空,古村回归平静,布局设计如船形的西递静静地泊着,月光如纱,罩住徽派老屋透出的柔和灯光,也罩住那山、那水,还有虫吟和清风。

我抵达的时候接近正午,一点没有月光的诗意。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很多人忘记了前面的诗句:“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在匆忙的行程中,我走在西递的巷子里, 想象着这里曾经的富贵繁华,想特别厚实的宅门一关,眼睛里就只剩下天井暗弱的天光照着古旧的中堂。徽派民居有“四水归堂”的说法,屋檐四周的雨水都通过管道汇聚在自家天井里,取肥水不外流之意。每家条案上摆左瓶右镜,寓“平静”之意,整个宁静的院落和墙外的纷扰争斗似乎隔成了两个世界。

但外面的纷扰,岂能是空间距离隔开的?

于是,就看到这个院子的门额上嵌有石刻“西园”二字篆书。喜欢篆书的古朴,自然多看了院子两眼。西园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据说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左边是“松石图”,两株奇松斜伸于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右边是“竹梅图”,婆娑幻影与傲立劲梅相错,显得高雅别致。

西园系清道光年间胡文照所建。让我感兴趣的是,胡文照曾任道光年间的河南开封知府,官封正四品中宪大夫。

据说,胡文照任开封知府之初,曾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却遭权贵联合诬陷。胡文照几乎为此丢官,幸得一绍兴师爷点拨,说先保住官职让孩子读书,以后孩子即便经商也无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经商是徽州人的立身之本,但在他们心中,读书是最大的梦想。

“满盘打算,毫无半点生机,饿死不如读死;仔细思量,还有一条活路,文通即是运通。”在胡文照早年读书的东园,书屋没有窗户,全靠天井采光,厅堂仅有十个足掌的宽度,寓意十年寒窗;厅堂两厢镶嵌“冰裂图”和“五蝠图”木雕,“蝠”是“福”字的谐音,寓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含辛茹苦才能获得幸福。胡文照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一定成效。但尽管如此,胡文照仍不见容于官场,10余年未见提拔重用,于是便回乡建造“作退一步想”的阁楼,隐含他有思归退隐之心了。

胡文照建造宅第,竟然大多用的是父亲经商积攒的钱。这让人有些肃然起敬。他在宅第旁边修造了修身养性的“桃花源里人家”阁楼,整个阁楼往后缩一米,寓意他对上有棱有角,对下无棱无角。胡文照认为自己想做就做,而且百无禁忌,便在自家门口雕刻了“百可园”三个大字,并作为眉刻题额嵌在墙上,体现了他不信邪,不求神,百无禁忌,心胸广阔,豁达乐观的心态。在东园墙上,有一块树叶形状的漏窗石雕,叶子的尖是向下的,取“叶落归根”之意。

回乡后的胡文照会怎么做?东园天井的墙壁上刻有行草“结自得趣”四个大字,表达主人无意仕途、以书为友、以文为乐的生活情趣。这或许会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让我想起了明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的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每读此联,我都不禁怦然心动。宠辱不惊,这是何等的气定神闲,何等的潇洒超脱!然细思之却发现,宠辱不惊的境界虽然高远,但却当不得真,这只不过是中国文人一个沉重而无奈的感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文人真正想做的事、真正想说的话。可是,满腔的抱负,却常常报国无门。于是,只好宠辱不惊了。

老子有言:“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时下,人们对宠辱不惊推崇备至、耳熟能详,但对老子久远的声音似乎有些疏远。“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虽然有点战战兢兢、畏畏缩缩,形象不甚高大和潇洒,但却是我们这些草根大众可以身体力行、便于操作的。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又岂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现在有多少真实的“菜根”可以咬得?毕竟,“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只能是一时的自慰,睁开眼睛,你面对的仍然是红尘滚滚、喧嚣尘世。正如人言:世上已无陶渊明。

上善若水,大智若愚。无知者无畏,但现在更多的无畏者是无知的。常怀恐惧之心,或许才能学会低调做人。即便是胡文照的“作退一步想”,也比空泛的宠辱不惊实用得多、现实得多。


  • 上一篇:一片雪花里看到故乡
  • 下一篇:《中国好人》特别节目致敬平凡英雄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