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1月26日
评诗文集《旌城四友》
◎周维强
文人雅聚,古已有之。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之下,饮酒、谈诗,酣畅放歌,潇洒自如,被后人称之为“竹林七贤”。而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也常和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元直、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相谈甚欢,不仅谈诗文,还论时政,后人把这四人合称为“诸葛四友”。
即便在文学热消散的当下,诗人、作家在一起举办沙龙,小聚谈诗,也不曾中断。尤其是在蜀中,在一起吃吃饭、喝喝茶、摆摆龙门阵,奇思、妙想,就在觥筹交错间得到了交流、融合。譬如眼前的这本《旌城四友》,周建华、侯为标、王守槐、郝志武四位仁兄,因文相识,因文结缘,也因文而纸上相聚,诗文结集,遂成《旌城四友》之集。作者简介处,四位仁兄,一袭黑衣,宛如四个剑客,亮出诗文之剑的同时,也亮出自己内心的豪情本色。看简介,除了周建华是德阳人,方知,侯为标是湖南郴州人,王守槐是重庆奉节人,郝志武是河北定州人,天南海北,齐聚德阳,一起共聚、出书,就更为难得。
一句话,是文学让四个男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且看周建华的散文。散文这个文体很容易上手,情之所至,成文,即可成散文。但想把它写好,却很难。此集中,收录了周建华的15篇散文,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感怀的,也有释放心绪的。周建华的散文有儒雅之风,和这位本家有过一面之缘,其谈吐和对文学的认知,颇有见地。他的儒雅之气,在散文中弥散开来,我们就能读到他的品性和风格。看桃花时,他写了一篇《桃花等不及》,从守槐兄家的桃花联想到儿时的桃花、老房子后面的桃花,其情也真,其意也切,看桃花时还是要“桃花开时直须看,莫待花落空看枝”。春光好,春光美,珍惜时光,留住友情;《野菜·野性》一文,说“要想正经地吃野菜,必须得有一股野性”,亮出这个观点,大有梁山好汉吃肉喝酒时的洒脱,写散文,就是要有洒脱的真性情,不就是完美践行了散文写作的真谛吗?《喝茶》和《小溪玩水记》可在一起品读,川人爱喝茶,全国皆知,殊不知,喝茶只是表象,谈心才是根本,人生在世,浮生难得,在缓慢的时光中,觅得心灵的舒适,是品质生活的一种表现,喝完茶,玩水嬉戏,人生,乐哉,悠哉;《火井古镇》《寻找大旺寺》《去清平看萤火虫》,是行吟之作,周建华力避写流水账的窠臼,他的记游散文写得很细致,也很有情韵,让读者读起来不厌倦,且能在文中觅到知识点,很难得;《似梦非梦》《起飞》《高槐书院》三篇,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对文学痴心不改,对文学梦经久如一,是的,文学是一个梦,一旦入梦,就不想醒来;《白头翁》《等待是一种希望》《酢浆草》《紫藤花开》有闲笔之意,写得灵动而唯美。周建华的散文,由儒雅而入风骨,折射了一个人融入世俗,融入生活细部的思考,他在尘世之中,做人、为文都讲究一个“真”字,真真切切,真实真诚,好的散文作品,其实是人格的凸显,真诚的情感有了,真诚的文字,信笔拈来。
文集收录了侯为标的散文17篇,侯为标的散文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从其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直率的人,随性的人,对生活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自得其乐。《接头暗号“又见”》《任性之旅》《即兴发挥》,这些文章,光看标题就知道随性于侯为标而言是一种心灵上的洒脱。他在散文中挥洒自己的才情和诗情,挥洒自己的情感与文思,或婉转,或曲折,或直来直往,或漫天吟诵;《黑牡丹为谁开》《到旌湖边去》《解忧鸟语》《冬季到德阳来看鸟》等文,寄托了作者的一颗自然之心,用文笔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美好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我的第一次》《“单恋”一支歌》《在瓢泼大雨中听齐秦唱歌》《走路上下班》《给流浪猫放一只纸箱》等文,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作者是一个全身洋溢着文艺气息的文士,感恩《德阳晚报》对作者的扶持与鼓励,让年轻的追求,刻在骨子里的文艺感受。写散文,就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真实感受,真实经历,只有自己觉得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写出来,才能够打动读者。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他人,是为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纲领;《原路返回》《像萤火虫一样扑闪》《我若为花愿为荷》《盛夏炎凉》等文,能够看出作者在写这些散文时,是摆着一个极低的姿态,写自己澄明的心境。侯为标的散文中,有其沉实的品性,他把古代文人那种悠然自乐的心境,移植到自己的笔下,让笔下的文字,绽放自由之花。也可以看出,他在追求一种如莲如荷的清风雅韵,清风随流水,流水逐花期。
四人中,王守槐是唯一的诗人。集子里,收录了他的8个组诗。不说诗,先说人。守槐兄豁达、开朗,与其见过几次面,被他爽朗的笑声所倾倒。我当时就在想,这么一个豪放的诗人,其诗是不是像苏东坡一样,属豪放派。待我读他的诗,才发现,他的诗是如此的柔情。以至于,他的诗和他给我的诗人印象,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王守槐的诗,写的是抒情诗,抒发的是生命之情,自然之情,友谊之情。诗歌中,保留了天然的纯粹,和童真的观察。诗句中所摘选的字词,都很明丽、清朗,并没有太多生僻的词汇,也鲜有口语化的表达。他主张,诗就是诗意生活的再现,就是风雅颂,就是人生之境的折射,就是生命之声的畅想。他在《梨花白》中曾写道:“春风吹过,心事盛开/我读懂了,花朵为悦己者/直白地表达”,借花与佛,与自己的心境,守槐兄写诗,其实,也是借助诗歌寻找心灵的知己,畅谈、畅饮、畅聊。诗人多是感性的人,为清风发愁,为流云伤感,为生活所忧,王守槐的诗歌中,有着一个诗人对自我的认知,他跋涉于山水之中,偶得妙句,遂成佳作。
《旌城四友》一书,还收录了郝志武的散文15篇。郝志武的散文中,弥漫着一种大气、开阔的胸襟,对苍天厚土乃至对人文历史有着深刻的反省和诘问。他的《追忆我的母亲》和《远行的父亲》两篇文章,我几乎是含着泪读完的。在文中,他深情地回忆了父亲和母亲的一生,以一种动情的笔法,客观、真切的记录了中国父母厚重的人生。父辈的吃苦奉献,给予了后辈无穷的精神养分。一些优良的品德和操守,值得后辈一生去参悟、遵循;他的《花田探春》《仰望贡嘎》《春风徐徐杞芽香》等文,文笔细腻、华美,在用词上,也颇有讲究,“那如约而至的春姑娘,衣袂飘飘,顾盼生姿,以巧手点染,绽放了一树树的桃红,梨白和樱花雪”,读到这样的句子,如嚼蜜糖。郝志武总能够用自己的诗笔勾勒出写意的山水国画,读其文,如赏画卷,色彩浓淡相宜,五色缤纷,构图简洁,句式精练,就连摘章选句都恰如其分。文本试图恢复古典写意小品的风格,字里行间,漫溢的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向往。郝志武的散文,细节较多,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作者深入观察生活的能力,他总能够把生活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提炼出来,然后写成让人过目不忘的章节。读郝志武的散文,如同看一个匠人在雕刻艺术品,那认真与细致的表情,令人惊叹。
四人合出文集,并不多见。恰如欣赏一幅画,四人雅聚,谈诗论文。纸上的友情,是最真挚的情感。纸寿千年,纸上的文字,比一个人的人生,还要长。我读《旌城四友》,恰如走进一个饭局,四位仁兄聚在一起,把酒话人生。我在旁侧,静静地看,静静地品,时而呷一口茶,时而品一杯酒。其实,文人相聚,讲究的是缘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布局在纸页之上,看得见的是真性情,看不见的是对文学的虔诚之爱。唯有深爱文学,内心的情感,才会恒久、不变;唯有对文学对文字的迷恋、敬意,其文本才有效,才能够打动人心。文学宛如信仰,一旦相遇,就是一辈子的爱恋。难得,旌城有这四位老友,以文为家,写意人生百态,畅谈人生之境。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