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一曲波澜壮阔的雪山赞歌

甘孜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乔欢

雪山大地是藏族人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是每个藏族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净域。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榜首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围绕着青藏高原的雪山大地展开故事,叙写了汉族藏族同胞携手共建家园、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的故事,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的雪山赞歌。

小说的开篇扣人心弦:20世纪50年代末,父亲强巴作为县畜牧科科长到草原蹲点,偶然住进了牧民桑杰家的帐篷,却遭遇特大洪水,桑杰的妻子赛毛为救父亲而牺牲;父亲带回了桑杰的聋哑儿子才让,为他治病,培养他成才;沁多公社的主任角巴将神马日尕送给父亲,父亲当上代理县长后,却被要求撤了角巴的主任一职……小说的结构紧凑,环环相扣,令人不忍释卷。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父亲被救后,一心一意为地区的发展奉献青春和生命。他是一个汉族干部,却与藏族牧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被他们当作自家人。父亲创办了沁多县第一所小学、第一所中学、第一所医院、第一家贸易公司,草原有了电话、摩托车,还修建了电视塔。后来,父亲升任州委书记和州长,开发房地产、修路、规划城市建设,提出了制止沙化、挽救草原的十年搬迁计划,同时恢复草原生态,建立生态示范区。他的一系列举措使阿尼玛卿草原入选中国最美草原,沁多被评为“高原最佳景观城市”,牧民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父亲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母亲原是省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为了救治麻风病人,她常年呆在山区,是牧民们心中妙手回春的女菩萨。才让被父亲带到西宁后,母亲带着他遍访名医,终于治好了耳朵,学会了说话。他聪明勤奋,取得了清华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受父亲感召,回到阿尼玛卿州,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母亲、父亲和才让,都为了工作没日没夜地操劳,先后因公殉职。

而“我”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在兰州当大学老师的优厚待遇,回到沁多学校当了校长。“我”终于接过了家族使命传承的接力棒,开始深情回馈这片哺育滋养了我的雪山大地。就像父亲总结的那样,“所有的偶然都带着命中注定的意味,缘分在它一出现时就带着无法回避和不可违拗的力量,点亮你,熄灭你,一辈子追随你,这还不够,还要影响你的所有亲友、所有后代。”

酥油茶、糌粑、草原、骏马、扎西德勒、哈达,以及神圣的雪山大地、苍远辽阔的草原……小说蕴含浓郁的民族风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藏族习俗也令我们耳目一新,小说中有看藏医的经过,有藏式的婚礼,还有赛马会的盛大场面。藏族对生命都一视同仁的尊重,他们不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认为杀生有罪,只要饿不死,能少杀就少杀。亲人去世,藏族人不哭,他们认为“活人的眼泪会滞留灵魂远去的脚步,就像被酥油粘住了羊毛,被水打湿了翅膀”。藏獒梅朵红去世了,送葬时“学校降了半旗,全体学生到校门外的草原上给它送行”。

小说的语言极富诗意,每个章节前都有一首优美的诗歌。藏族的语言像泉水叮咚般动听,比如:“石头是软的,酥油是硬的,云彩是羊毛的,太阳是牛粪的,自己掂不清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滚下山的石头上不去,流进河的雪水回不来,鸟儿不会落在上次啄过虫子的草枝子上,你喊一声再把声音装回肚子里的事是没有的。”

作者杨志军于1955年出生于青海西宁,在青藏高原生活了40年,对雪山大地饱含深情,他见证了草原向城市化的转型与翻天覆地的发展。《雪山大地》正是一部向青藏高原建设者致敬的深情之作,他们满怀激情、纯真善良,有理想有使命,也有胆识魄力和责任担当,他们正是作者心中大写的“人”:爱自然,也爱社会;爱旷野,也爱城市;爱自己,也爱他人;爱人类,也爱所有的生命。


  • 上一篇:红尘有梦不虚行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