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9月20日
◎王家年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教士利马窦来中国传教,把鼻烟带到中国,当作提神醒脑活血的防疫药品,治疗风寒、头痛和鼻塞等症。鼻烟输入中国后,宫廷之中,由康熙开始,学会了吸闻鼻烟,并养成嗜好。上行下效,吸闻鼻烟习俗从宫廷蔓延至民间。鼻烟壶是随着鼻烟的流行而出现的便携盛器,鼻烟壶也从宫廷流向民间。到康熙朝中后期,宫廷已设立制造鼻烟壶的作坊,材质和工艺均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鼻烟壶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精品荟萃、异彩纷呈和琳琅满目的家族。
在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把玩件。白玉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送礼馈赠、身份象征等功能,历代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贵族、各国使臣。清朝末年以后,旱烟、水烟和纸烟的出现逐渐代替了鼻烟,鼻烟壶最终也被社会淘汰。作为集各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为人们谈论、研究、收藏和玩赏。
白玉鼻烟壶因独特的材质,贯穿五千多年的玉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白玉鼻烟壶虽然尺寸小巧,却兼具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材质、工艺、造型、纹饰、绘画、书法、雕刻等集于一身,融掏膛、阴刻、尖底浮雕、篆刻等玉雕技法,制作极精妙,在清代白玉雕鼻烟壶当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于方寸之间,见乾坤之阔。乾隆时期,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运进皇宫,翡翠也大量使用,为白玉鼻烟壶的制作提供了极优秀的材料,特别是小而圆润的籽玉,温润细腻,洁白无瑕,正是鼻烟壶的天赐美材。工匠们对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此施艺,琢成天然随形之物,或巧运匠心,将其雕琢成各类应景题材,配以诗文,以彰吉祥文雅之意。
清代玉作多为分工合作,流程化操作已非常完备,由具有不同技能的人各主一环,对工艺精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精雕细刻,工巧不能及也。不论是单独应用一种工艺,还是综合两种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规矩方圆,一丝不苟。凡直线必须笔直,圆形必如满月,圆角必得圆润,尖角一概锋锐,有着丰富的韵律感。
清代白玉鼻烟壶具体的操作中将传统的阴刻,阳线、浮雕、镂雕技艺发挥的淋漓尽致,方圆弧折一丝不苟,底子平,线如直尺,弧度圆融光滑,棱角分明,镂雕玲珑剔透。即使内部的掏膛,内膛、侧壁、足底等次要部位也一丝不苟。
对一件玉质鼻烟壶,要求器形、表面、花纹图案碾琢工整,且膛里、底足、盖内等不为人所注意之处,也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做工十分考究。
白玉鼻烟壶上也体现乾隆工,指的是,玉雕鼻烟壶,不论玉质、纹饰、琢工、造型、都够乾隆工的水准。玉质优,乾隆要求制作白玉鼻烟壶的料一定要好料。
白玉鼻烟壶雕工精湛,乾隆把当时江南制玉好手调往宫中如意馆,并要求宫廷画家绘制图样,日夜赶制白玉鼻烟壶。琢工细,白玉鼻烟壶碾琢技巧,不论厚、薄玉质,皆鬼斧神工,精雕细琢,丝丝入扣,细而不乱。抛光好,白玉鼻烟壶从粗砂到细砂,再用装有麦麸的布袋用手一点点揉玉器,十分浪费人力,能把白玉内在的亮揉出来,表现出白玉的润度。
清代把好彩头和吉兆象征尽心尽力地表现在白玉鼻烟壶上,在乾隆时期的白玉鼻烟壶上极为普遍。白玉鼻烟壶上的纹饰可谓言必有意,意必吉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祈盼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幸福吉祥,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工匠们运用不同的工艺方式表达了渴求生命、向往长寿的意愿。蝙蝠象征福泽,梅花鹿象征功名利禄,佛手象征富贵在握,月季取月月洪福之意,象征青春常在。
清代在巧作技法上的突破,远远高于明代的作法,对于玉材的裁度认识,纹理的利用,都能以形取状、以色呈彩,位置、形态配合得浑然天成,恰到好处。
清代白玉鼻烟壶,集传统优秀工艺美术之大成,集历代文化艺术熔于一炉,没有一项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白玉鼻烟壶从清代开始就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实用器,更成为了文人雅士手中珍藏的把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