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岭”从远方来

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14日

  

    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

    ■黄晓荣

    在德格,年过六旬,身材欣长的阿尼身着一身朴素的藏装慢慢地行走在街上,高原的阳光直直照射在他清矍黝黑的脸上,平添出几分随和和幽深。

    行走在街道上的阿尼只是个牧民,和街上的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是藏区著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德格,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他,几乎所有人都听过他的格萨尔说唱。德格人更愿意相信,阿尼,就是会说话,能走路的格萨尔史诗。

    藏民族传统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朗达玛灭佛后,强盛的吐蕃帝国崩溃瓦解,藏区出现分割局面,并从此陷入数百年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争伐战乱。在康巴地区更是氏族林立,战祸四起。马踏风雪的穆波董氏瓦须部落在格萨尔的率领下,铁蹄涤荡污泥浊水,叙写了一章卷帙浩繁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藏区,有句谚语说:每个藏族人嘴里都有一部格萨尔王传。由此可知,《格萨尔王传》在藏区的覆盖面之大,影响力之深可见一斑。

    20099月,以活态方式传承的《格萨尔王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艺术审美价值及其普世性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认可。就是这样一部比西方三大史诗总和还要长数倍的《格萨尔王传》,让雪域高原这片英雄的沃土与日厚重并持续升温。

    作为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典型代表,阿尼在说唱方面的技艺在整个藏区也并不多见。从十五岁开始说唱到现在年过六旬,漫长的大半生说唱岁月,让他完全娴熟地掌握了三是种嗒啦调,且说唱三十多个版本的《格萨尔》史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1年,阿尼与妻子卓玛拉措以及传授他《格萨尔》唱腔的老师的弟弟巴青三人被邀请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格萨尔》史诗中的经典故事《赛马称王》和《霍岭大战》(上、下)。电波将他们三人的说唱艺术传向雪域内外,不仅轰动了整个雪域高原,而且让印度、尼泊尔以及更多侨居海外的藏装同胞激动不已。接下来,阿尼参加了在拉萨举办的全国《格萨尔》说唱表演并在青海、西藏等地举行的说唱大演中频频获得大奖。

    他的说唱早已不再专属于德格人。从五省藏区到波兰等国外,到处都曾响起他时而高亢辽远,时而平缓低沉,时而豪情满怀,时而悲恸轻泣的格萨尔唱腔。

    在藏区,大多说唱艺人都是在梦授或者其他神秘的情况下突然开始说唱起来的。通常情况下,格萨尔说唱艺人按类型可分为智态化艺人、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圆光艺人等五类。说唱形式分为项仲(托帽仲)、铜镜仲、读仲等。据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所掌握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大多为康藏人,其中仅甘孜地区就占有较大比例,而阿尼,只是甘孜藏区格萨尔说唱艺人群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如他一般,让格萨尔文化从口唇中走向世界的使者,总会是那么自然的出现在我们身边,显得那么的相似,又那么的不同。

    在甘孜大地,一席草甸就是一卷史诗,一块田地就是一处英雄的战场。既了无声息又气势凌然,既轻盈自在又厚重深远。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如格萨尔文化这般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或许正是这样的天地才能造就出如格萨尔说唱艺人这般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使者。

    格萨尔以小我完成大我的吉庆安康,一如一株麦苗自种子到食物的过程。一代又一代格萨尔说唱艺人,将英雄的精神世代向上向外地传承下去,一如由食物到分享再到爱的共同和谐。

    正是因为这圣洁的环境造就了圣洁的文化和质朴的人。正是因为这些圣洁的文化和质朴的人从自然环境中撷取到无私利他的高度情怀,才使得藏文化尤其是格萨尔文化被世人所认可,所追逐。正是因为磅礴的格萨尔文化,将康藏文化推向一个人文顶峰。这种或静或动的自然文化,融入甘孜儿女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种自然态势的灵魂寄托与生活关怀。格萨尔文化从多个角度不约而同的将强大的生命力注入澎湃的藏民族文化积淀中,人文主义的道德情怀链接着温柔静谧的风尚思想,将多元化的藏族文化推向一个不可触及的高度。这是一个自然界与人文精神的圣洁契合和生命的终极关怀存在。是神性与人性思维碰撞和结合的不可估量的艺术财富。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如果失去了情,就将不复存在。甘孜大地是有情的化身,格萨尔是有情的化身,格萨尔文化说唱艺人更是有情的化身。

    日月经天,风雨更替,英雄隐匿在淡淡的花香里纵横捭阖生生不息,康藏大地在春风雨露中欢乐游吟,将英雄的故事和精神深深耕植在灵魂深处不断延展。英雄的格萨尔已经走远,英雄的格萨尔接踵而至——这就是格萨尔文化给予雪域高原特殊的生命张力和顽强的内质精神。

   

   

 

  • 上一篇:炉城往事——温泉时光(上)
  • 下一篇:人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