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色达——极地说唱

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28日

■夏加

极地色达,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捧沃土,神秘、神性、神圣的内质外因在极大程度上,提炼和完成了最简单又最厚重的文化底色描画。民间说唱艺术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呈现。

在色达,民间说唱艺术由来已久,是色达人流淌在血液深入又自然释放的艺术表达,更是集体性格和灵魂追求的同步呈现。在格萨尔文化极为浓郁的色达,民间说唱艺术主要以《格萨尔》说唱为主。众所周知,《格萨尔》史诗本身大抵都是通过艺人说唱形式来传承和传播的。就《格萨尔》史诗的文本结构而言,由少量叙事和大量诗体文唱词交织构成——这也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存在。《格萨尔》唱词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几乎是族群文学形态的一部“四库全书”。

可以说,没有说唱艺人,就没有卷帙浩繁的《格萨尔》史诗。在旧时,色达《格萨尔》说唱艺人中有部分甚至专职说唱,以谋生活。他们以节庆、寺庙跳神等为契机,头戴说唱帽,并悬挂格萨尔唐嘎进行说唱并以此讨要少量食物。在说唱方面,他们只说唱简单却精彩的片断以感染众人。如:《赛马登位》中的“三十大将介绍歌”或“王冠颂”等。倘若有人专门邀请到家说唱,但说唱艺人就必须说唱一部完整的分部本或“分章本”。

有人说,在色达,每个牧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萨尔王传。由此可见说唱艺术在色达的土壤是极为深厚的。譬如:有一些说唱艺人能说唱一两段大将唱词,便总在茶余饭后向人讲诉一段格萨尔故事。

在说唱艺术方面,其曲调在藏区各地都有不同风格,不具统一性,过去一些伏藏大师也曾规定过每一大将的唱法。然后也仅只是流传于一个有限的范围。不过,曲调的名称大多却是相同的。《格萨尔》说唱有一系列曲调。每一大将的唱腔也各有不同,各具各的曲名。在《格萨尔》史诗中,三十员大将和格萨尔王的曲名都有明确记载。仅格萨尔王就有多种曲名,如:长寿永恒曲、威震大场曲、修歌小花曲、白颜六调曲、威立马镫曲、蓝色六调曲、修闲长音曲、如意任运曲、白棍青曲、大场演讲曲、箭歌凉爽曲、勇猛英雄曲、法歌吉祥曲等。《格萨尔》史诗记载:“在岭国的土地上,唱六变歌的有六人,岭国大王的雄狮六变歌,勇士贾察的洁白六变歌、大臣丹玛塔啦六变歌,嫂子热撒的水晶六变歌,王妃礼琼的云雀六变歌,王妃珠牡九清六变歌,总官绒察查根的悠悠长歌,晁通的哈拉急调歌等。其唱法也是多种多样,代表着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而且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唱法。这些唱法通过艺人说唱技巧,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明显的艺术效果。

在色达,特殊的区位环境和大同而小异的游牧文化促使派生出一系列说唱曲调,这些曲调唱法大多与其它地区有一定的差异。色达大约有八十多种说唱曲调,大多源于本土说唱艺人之口。还有个别喇嘛也编有《格萨尔》曲调,流传于民间,如著名上师玉柯喇嘛秋央壤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编有格萨尔大王和王妃,三十大将曲调,要求弟子们统一曲调,此曲调当时流行于色尔坝、霍西等下色达一带,此外色达大章说唱艺人益吉之曲调流行于上色达带。与此同时,甘孜、石渠等地的说唱风格也流传到了色达,曲调传播者通常为流浪乞讨的说唱艺人。他们因为不停流浪使得其传播面较广泛。并成功地影响着一方受众。因其曲调简单易学,使得色达不少牧民都会唱一些岭国大将们的曲调,普及率很高。其中,色达格萨尔藏剧团的说唱,大多代表色达本土唱腔风格,除此之外,色达民间说唱除《格萨尔》之外,还流传着不少说唱艺术,其中一部分受藏族作家文学作品影响,使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著以民间的方式流传于民间。而这些作品文体本身就具有说唱艺术风格。这些文学作品的题材主要为佛教故事。如:八大传统戏中的《智美更登》。还有一些僧人,也采取看书说唱的方式。也有一些艺人通过说唱,声情并茂地讲述《还阳者岭沙却吉的故事》和被称为道歌的《米拉日巴传》。不同的是,说唱《还阳者岭沙却吉的故事》的通常为手持“恰柯尔”伞状转经轮边唱边摇的女性说唱艺人。 除此之外,色达民间说唱还有:模仿各种鸟雀叫声,解释鸟语歌颂佛法的《百鸟讲经》;有以讲述故事为主的如爱情悲剧《黄河彼岸的唐嘎蔼瓦》、《果洛女人悲歌》、《富商儿子与乞丐女儿》、《沟脑小僧人卫德奔与沟口少女斯姆措》等。

总之,色达的民间说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族群文化的有声呈现和具象表达,是一种基于传统藏文化之上,又显立存在于大众生息的一种文化符号。


  • 上一篇:人味(三)
  • 下一篇:藏茶越过千山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