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炉城往事——茶路(三)

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07日

——茶路 (三)

   ■肖宵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这块广袤的土地是连接中国内陆和印度半岛的走廊,古时茶叶便是第一次经此走向国外,而地处藏汉交界的打箭炉,便是这段艰辛西行之路的第一站。本期栏目,我们将继续在围绕茶叶这一普通而又意义非凡的农作物,追寻炉城的根本。

   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的茶马古道上一直有着大量马帮驼队往来,当背夫们肩挑背扛,亦步亦趋的艰难穿越凶险异常的川藏古道,来到入藏第一重要茶叶集散地打箭炉之后,装载量更大的马队是茶叶继续西进的最佳交通工具。

   而在进藏之前,商人们首先要在茶关缴纳赋税,然后将茶叶交易。交易通常都在康定独有的集货栈、旅店、饭馆、翻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介机构“锅庄”内进行,藏商和茶庄老板谈好价格后,便可购得边茶,随后他们立即要做的,便是将每条16斤,用竹篾包装的茶叶开封后用牛皮重新包装。

   要将茶叶运往西藏乃至印度,马运牛驮是古时唯一的办法,耐磨的牛皮包装是茶叶能够经历日晒雨淋到达目的地的保障办法。缝茶最初或许是商人们想出的应急之举,但时日一长,也就自然催生出炉城内独有的一门行业——俗称“甲珠娃”的缝茶工人,以及被称为“甲可娃”的运茶工人。

   康定缝茶业是一个相当松散的行业,全是一批从汉、藏地区逃荒、讨口或避难到康定的人,他们到了康定之后,无以为生,而缝茶是最好的谋生手段,因为从事这一行业的工具相对简单。一把割牛皮用的刀,不连刀抦,长约三十多公分,上尖下宽成新月形;外加两根缝皮子用的钢针就可以了。虽然工具简陋,但当时由于路途遥远,对缝茶的工艺要求较高,因此这一行也需要耐心细致的学习。据老“甲朱娃”尼玛回忆,天资聪颖者需要2年才能成为熟练工人,而普通人则需三年。

   当时缝茶工在康定主要居住在折多河以西,以中桥为界,大至分为上、下两片,即上街、下街,工头一般的人物称为老板,缝茶工与老板之间均是以师徒关系相连。老板占有生产资料,如皮塘、牛皮等,徒弟全听老板的安排。在当时的炉城内,缝茶工人收入微薄,生活清苦,但他们为茶叶流通却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作为脑力和体力结合的劳动者,缝茶工人其实是当时城市中的手工业者。而他们所服务的对象,锅庄主和藏商们,才是决定茶叶包装标准的人。由于茶叶在全藏区都是必需品,按照路途远近包装所用材料多少有差异,因此运往藏区的茶叶便有了“满包”和“花包”两种牛皮包装。

   茶包缝好后,便要被搭上牛肩马背,离开打箭炉了。以西的路上,要经过无数雪山草地和激流险滩,才能到达近千公里之外的藏区中心拉萨。在这段路途中,藏商们会沿途雇佣驮队来运送茶叶,驮队的驾驭者被称为“驮脚娃”,他们都是茶马道上沿途各地的藏民,受雇于藏区各大商会或寺庙,因路上路途遥远,盗匪出没,生死难卜,不少“驮脚娃”会在动身前给家人留一份“卡青”即生前遗嘱,以防万一。

   “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青藏高原的极端天气似乎已经到了人类能够克服的极限。在长达5000里的川藏茶马古道上有近百个驿站,要翻越多座5000米左右的极高山,要用过溜索和乘牛皮船的方法渡过多条急流江河,因此各地的驮脚娃多是短途驮运,骡马成群结队,行驶较为缓慢。

   拉萨虽是藏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但沿途各地居民对茶叶都有所需求,使得由打箭炉入藏的茶道也分为南北两条走向,路途之上的官商、寺庙和土司头人都因为茶叶交易,获利甚丰。

   在这条路途遥远的茶叶之路上,打箭炉既是内地茶庄老板们开市设站的最后一站,又是藏商们购置茶叶的来源的之地,逐渐成为了因茶叶交易而形成的多种货物交易百花齐放的纯商业城市,而交通的逐渐便利让不计其数的人们来到这里“谋生淘金”,在清末民初,打箭炉成为了知名全国的商埠。

   因为茶叶,20世纪30年代,康定早已成为闻名于世的藏汉贸易的中心城市,形成汉商、藏商和外商三大商贸集团。汉藏物资大量交流,英、印货物充斥康藏,据1937年年初对康定的一次商业统计,川陕汉商,即有边茶、麝香、赤金、生药、皮货、布正、绸缎、草烟、洋货、熟药、藏产品、纸张等13个行业共222家,资本总额大洋391.91万元;那时候许多内地人从未见过的英国牙刷、手表等外国货在康定已经成为居民们的生活必需品。

   在时光交错中,历史的节点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兴盛几百年之后,随着运输方式的变化,茶马古道终于作古。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十八军进军西藏,随后川藏公路的贯通,茶叶进藏再不需要人背牛驮,缝茶、驮茶乃至锅庄这些因茶叶交易而兴盛的行业,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藏区乃至印度人们的餐桌之上,曾经在茶叶之路上发生的一切,造就了今日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川藏“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具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的道路网络体系之一,穿越千年的历史让人们对它的探究永无止境。这条道路所划出的线条,如同一个个音符讴歌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而炉城,正是在音乐的传唱中变得世界文明。

  • 上一篇:野狗”向克(二)
  • 下一篇:光明路上明正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