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在泸定桥上

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24日

◎ 李勤安

站在泸定桥上抓着黑黝黝的铁索,不由得冒出:“大渡河上横铁寒”的诗句。几十年前,把《长征·七律》背得滚瓜烂熟,今天,喔终于来到著名的大渡河边——不,桥上。

望着波涛汹涌滚滚南去的大渡河水,高悬的铁索桥如一叶扁舟或浮桥轻轻摇摆,一时竟有些眩晕和胆怯。端着相机的崔同学给我照了张站立的照片,还要我摆几个动作,比如趴在桥上像当年红军战士那样匍匐前进,再喊几句口号。我怕一不小心掉下去——“出师未捷”,遂谢绝了。

崔同学给大家服务完毕,租来套红军服装,武装好自己,端着枪一个人冲锋了到桥头,把光辉形象定格在镜头里。

站在泸定桥上,思绪万千。我想起八十三年前的5月29日,一群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人走到了这里。面对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绝境,他们靠坚定的信仰,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冒着枪林弹雨,冲过泸定桥,为大部队打通了北上的道路。如果红军被挡住去路,中国的革命史注定改写。

大渡河边还有位悲剧人物——石达开。这位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带着十万大军企图割据一方,结果横亘在面前的大河让他无能为力,最后,折戟沉沙。胜利和失败,二者有太多不同的因素,但有一条不同最重要——信仰。

石达开即使过不了河,跟前来围剿的清军奋力搏杀,至少可以突围一部分,偏偏丧失斗志选择投降。自己命丧成都,还让剩下四万将士跟着陪葬……

既然来了有必要到对面去参观,可脚下浑浊的河水湍急,一个漩涡接一个漩涡让我缺乏闲庭信步的勇气。许是看出我的担心,崔同学提醒不要看流水,目光要向远处看。试试,还行,一步步向对面挪动。不错,是挪动。当年,经过一个与泸定桥类似的桥,我昂首挺胸无所畏惧,并笑话过一个“爬”过桥的人。今天是咋啦,莫非让大渡河恣意汪洋的气势镇住。

走着走着,胆子大啦,步子变得稳当,我下定决心:放心大胆地往前走。铁索桥有些晃动,很正常。比枪声四起,喊杀震天好多了。

走到桥头,看到固定铁索地锚和大石墩,对祖先的智慧由衷的敬佩。石墩和铁链间放着几个枕木,这样既可减少铁与石头的摩擦,还可把通过加高枕木让桥面弧度降低。当然,还有其它固定铁索不使其坠落的方法,只是走马观花,自然没看出更多的名堂。

登岸,对面是保护起来的大石碑,照相的好地方。凑上去,原来是康熙御笔所写的《御沪定桥碑》。这座桥自建成和所有桥的用途没两样,是红军22名勇士的壮举让它名扬天下。书上记载这段历史的标题就是飞夺泸定桥。一个“飞”字很传神,从开始到结束仅仅俩小时。慌乱的敌人,一定感到“共军”是插着翅膀飞了过来。不然,在拆掉部分桥板,桥头大火熊熊中,他们怎么会旋风般冲杀过来。

桥头的左边是一溜小餐馆和买纪念品、土特产的商店。印象特深的是樱桃个头特大,红得发紫;更大的是无花果,像小娃娃的拳头;还有青青的李子……总以为这里地处高寒,水果稀少,靠内地输送,但泸定桥一行,颠覆了我对高原的固有印象。

几个人汇合一起,溜达一阵往回返。这次步履平稳,毫无怯意回到对面。我们爬上观音阁,拍了几张泸定桥的全景图。


  • 上一篇:土哥,我的好导师
  • 下一篇:通人性的“黄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