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横断山区公路日记

甘孜日报    2023年04月28日

◎此称

04

我们的车子是个14座的商务旅行车,坐在头尾的人对话时,经常需要坐在中间位置的人进行二次传达。袁芸和婷婷坐在最前排,除了一些响动较大的话题,很少回首参与,但她们自己一直在前面低声聊着,也不知道在聊什么。当我们驶出云南境地,开始进入西藏后,江两岸的山体颜色,褐红色的部分越来越多了,令人隐约感受到“藏东红山脉”的地理气质。

“你们谁知道澜沧江沿岸的山体,褐红的部分会更多?”袁芸把自己的头转向后面问道。但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我们都心知肚明,于是眯缝着眼睛继续装睡,直到车子在盐井镇的某个“加加面”店门口停下后,大家伸伸懒腰、揉揉眼睛忙着下车,也自然没人会不识趣地提起这个褐红色的问题了,这个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加加面”店是个老字号,很多同行者都见识过她家的老道做法。我们进去时,店里坐满游客,店主是两个中年姐妹,妹妹站在一张煮着面条的桌子后面,一边声音高亢地唱着当地弦子曲,一边熟练地盛着面条,表情自然、精神饱满;姐姐在桌子间穿梭,收送碗碟,一有机会就用一些恰到好处的语言,挑逗那些面露羞涩的年轻客人,一会要找个当地姑娘送他做见面礼,一会又要人家留在这里,照顾一个家里有一万头牦牛的卓玛,搞得小伙子们的面色就像达美拥雪山的秋日黄昏,一会红一会白,一会阴沉一会明朗。在这个小巧的餐馆里,这两姐妹就是太阳,天衣无缝地掌握着这里的阴晴圆缺、风风雨雨。

若时光倒退十几年,这姐妹刚开餐馆之时,气氛可能就没有现在这般活络了。客人上前点餐,她们很可能会羞红着脸,答非所问地互动着,然后上餐时,别说挑逗,很可能都不好意思正视客人。她们目前这种活泼泼的状态,经历了多少羞羞答答的往事啊。虽然,目前的这种气氛,很可能是她们精心设计、营造的就餐氛围,但一点都不生硬、死板,整个上餐过程和气氛浑然天成、毫不唐突。

“阿姐,我留在这里好不好?牦牛我只要一百头。” 杨玉军把手里的外套甩到肩头,素有训练地对正在忙碌的阿姐说道,脸上满是帅气的笑容。

我们都已经坐上了车,衮珠师傅发动了车,并对着正在走来的杨玉军说:“走咯,再不上来,可真把你留在这里了。”

峡谷里的夏天会很热,加上我们才刚吃完午饭,所有人都犯困了,即使达美拥雪山和沿途的峡谷风光怎么都看不够,可始终没有敌过身体的旨意,我们集体在车里呼呼大睡,醒来时已经翻过红拉山口了。

05

芒康县嘎托镇境内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也是我们本次踩线的考察对象之一,但车里所有人都没去过石刻所在地,临近芒康县城时,我们根据网络上的一些地理信息,在某个村庄边下了车,向路边的当地人询问时,却被告知我们已经走过了石刻所在村。

一位背着小孩的老阿妈正在转路边的白塔,她停下手里的经筒对我们说:“石刻在孜雪塘村,离这里应该有一公里”,说完用右手指向我们来时的路。

我们掉头后原路返回,在大约两公里多的地方停下来,又向一名盘着黑色发辫、面部轮廓硬朗、神情冷峻的康巴男人询问时,他继续指望前方说:“再继续走吧,大概一公里后,就能到孜雪塘。” 我们道谢后继续往前,在约有一公里车程的地方停下来继续向路人询问时,又被告知还得继续走上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才是准确的,我们终于来到孜雪塘村。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人,我当然绝对不可能怀疑我的同胞给我们的路程信息是恶意的,只是在乡村,“公里”这个概念并不常用,以前可以说基本不用,我们一般都是用“一天”“两天”“一天半”等概念来记录和描述一段路程,所以,别说村人,连我这种须要每天记录里程数的人,至今仍无法判断某段路途的大概里程。


  • 上一篇:赞甘孜
  • 下一篇:又到茶花飘香时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8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