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背公粮到康定

甘孜日报    2023年06月30日

◎邓明前

泸定下田村老一辈人有多爱自己的家园,他们就有多爱国。50年代,背公粮三年交康定粮库;无偿献铜献铁支援志愿军保家卫国,彰显了一代人的爱国精神。

1950年3月22日,泸定解放后几天,下田村来了一位姓张的解放军连长和身着蓝制服的干部,住进村民家。1951年6月,下田村开始史无前例的土地改革、划阶级成分。到年底,全村41户153人口合法分到水田、水地,“耕者有其田”,生产力空前高涨。区、乡人民政府为解决土改后一家一户独立耕作劳动力不足,甚至有的农户缺劳动力,便动员就近、自愿成立以换工为主的常年互助组3个。位于大渡河西岸,海拔1300米、亚热带河谷气候的下田村,一年产粮两季。农作物分大小春:大春,平坝水田水地主产水稻,平地主产玉米、黄豆、苦荞、高粱。小春则主产小麦、油菜、胡豆、豌豆。

互助组由组长“统一安排农业生产计划、调配劳动力”,最大限度发挥出了生产力。那几年风调雨顺,全村粮食总产量比解放前增产30%。一到秋收,家家户户就会出现一件大事:向国家交爱国公粮。当时农村交公粮以户登记153人口计算,人均交公粮25斤,全村(不含杵坝村)统交大米,合计3800多斤。为保证公粮上交时合格达标,一次验收通过,农户们挑选谷粒饱满谷子晒干,背到朱代富、王显友两户水碾房碾成白米装入麻袋,等待村长随时通知交公粮的日期、地址。

1950—1952年,三年,泸定县距康定较近的泸桥、烹坝、岚安、田坝四乡的公粮交到康定粮库。冬月某寅时(夜3:00—5:00),下田村三四人的背公粮背子,排100多米长队,一路北行向130多里外的康定前行。下田村背粮队过了泸定桥河西街、爬过“石门坎”,天刚蒙蒙亮。到了咱里或沙湾放头哨(歇长气)吃大早饭。早饭是各人自带三天干粮,玉米馍、荞面饼或麦面锅圈子,用酸菜豆花汤就馍补充能量。半小时后背粮队出发,男人背150斤左右,妇女背80斤上下的背子,爬山黄草坪,过回马坪、冷竹关沟,通过达岗崖道,“七步一嘘,十步一拐,十里一哨”,在瓦斯沟往西拐进康定河谷,一步一步接近前方目的地。

背粮队到了第二次放哨点“小天都”一带,放下粮背子,烟民们熟练地从“半都子”(现在称腰包)或怀里烟口袋里摸出一节竹子“烟枪”,往枪筒栽根寸长、幺指拇粗的叶子烟,或是往烟嘴装黄烟丝、兰花烟粉末,划燃火柴点烟,猛吸几口,哨台飘飞烟云,散发出烟的特殊香味。有人取出干粮细嚼慢咽。口渴了,趴在沟边喝几口凉水。有人讲笑话,讲鬼故事取乐。有人唱“妹呀!”“哥呀!”的情歌。一路欢声笑语。

面前不停有赶上来的其他乡的公粮背子。认识的相互打个招呼,寒暄几句。放哨过烟瘾、说笑、讲故事、打尖转移了背夫一路的疲劳。放过哨,村公粮队又加入不见首尾的公粮背子大军。背公粮队第一天,一般夜宿瓦斯沟或头道水,路程过半。次日公粮队又是寅时出发拼命赶路。戌时(晚上19:00——21:00)抵达康定粮库附近的东关入住旅店。

第三天一早先去三五个粮站门口排队占位,粮站一开门,村公粮背子排好队,经收粮工作人员验粮合格、过秤、开票、入库。交了公粮下田村民立马转身大步返程。亥时(21:00—23:00)到家,这叫“两头黑”。休息两天,村公粮背子又出发,继续完成交公粮的任务。三年,连交公粮大米11400多斤。而今公粮背子成了过往的爱国举动的回忆。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秋天,区、乡两名干部来到下田村召开群众大会,宣讲朝鲜战事和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为了战胜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动员村民有铜捐铜,有铁的献铁。三五天时间,村民捐铜水烟袋、铜盆、铜壶、铜镖等二三十件、三四十斤。献出破铁锅、废铧、旧铁件二三百斤,支援抗美援朝。经历者爱国热情值得铭记。


  • 上一篇:藏 歌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8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