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骞仲康
康定矿藏富集,水晶石、冰洲石,漂亮。铅锌矿随见,叫银厂沟的地儿就好几处,重点是金。似乎康定遍地黄金,说穿起草鞋上趟秃山,回家就能从鞋底缝里抖出金粒。
历史上康人不掏大山的肚子,即不开矿藏。再是黄金也一概遵守老规矩,于是矿藏就都留给了今天的人们、明天的人们。康定采金业,始于清光绪末年,洋人搞起来的名堂,腐败政府挡也挡不住,官僚还跟到洋人伙,于是,老规矩破了例。
灯盏窝,偏崖子,好矿场,开金的苗头早。泰宁那方金苗旺,皇家征金课不满足其贪心,特驻官兵直接开采,是“金兵营”。
二道桥出金,一度牵成个“半边街”来。
民国年间康定挖金淘金滥市,找不到活头的劳苦人都来当“金夫子”。那时官允采金,重课矿税。采金业由童正公和童义公把持,再就是强义公,“三公”巨头,是金霸。它名义上也是金伕子们的行会公口,社会上的看法:金伕子属三公。
金霸设金厂,养金掌柜,立金棚子,请金山矿脉技师,雇苦力当金伕子。金棚子设棚首和油米管事、青山管事。有锤手认金苗。“尖子”金洞上“拖砂”的是“马尾仔”。“溜子”河口上淘砂的是“摇把仔”。 金掌柜就守定“金船子”,梭槽收金。金厂兴盛时达数十棚,每棚十余人,冷清时也总留得有三两棚,没息。
传说,山肚子深处金洞子,暗窝藏金,母鸡抱蛋似的过团、海菽籽籽样的过捧,零碎的也抻手就拣,来势了拣个狗头金还拣个金娃娃,也像不算梦。
然而,暗窝塌顶,出人命,难免。金夫子活得苦,死得惨也可能。就传出观音菩萨显灵的话,告慰苍生。某某大难不死,某某死而复生,让人听得神恍恍的。
认得金矿余脉的,金厂外耍单帮,到衙门府上挂个号,不进老棚子,撮箕荒耙并一床槽船,开干。数月不见“起色”的,半晌就发“大旺”的,都属闯运气。
讨饭的丢掉打狗棒,拿一把瓜瓢,整日守在河边淘砂,每晚回到栖身的岩窝,都能在拇指甲上,亮起那点鼻烟末似的真金。
枯水季节,达曲浅滩上雅曲河湾旁淘金,不冷不热的度日头,年复年,人也像不老。个别就处在街道路坎下“淘金”,边佝腰忙活招呼过桥的熟人,淘得的破铜烂铁供幺儿上学念书,竟然有余。还说只要淘得个康威将军的“令牌子”,明正土王的“尿缶子”,就够下半辈子用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