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走进黄金时代——我州交通重点项目三年集中建设攻坚综述

《甘孜日报》    2015年01月07日

  ■ 吴楠 卫涛
  深秋的康巴高原被群山环抱,在层林尽染中,一条条平坦崭新的公路或蜿蜒曲折或直通天际,默默诉说着我州交通重点项目三年集中建设攻坚,在这个秋季收获的最美果实。
  是美景亦是险途
  位于川西北部的我州,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和全国第二大藏族聚集区,全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自古以来,我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承担着东屏四川、南控云南、西摄西藏、北啸青海的战略作用。在国家领导人的战略视野中,曾赋予甘孜“稳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的重任。
  在这片相当于整个山东全省面积的土地上,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长达25589公里,国省干线里程长达2750公里。2013年后,我州新增国道7条、2700余公里,新增省道网规划17条、1400余公里。而当地所有交通技术人员加起来还不到200名。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有时需要翻越几座大山,开车也要花上大半天功夫。
  加之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公路施工人员要面对青藏高原东南部雄壮巍峨的重重大山,面对高海拔带来的各种施工风险,雪崩、泥石流、洪水、塌方等自然灾害无处不在。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高海拔、高风险、高压力,“三缺三高”像群山一样阻挡着甘孜交通快速前进的步伐。
  就是在这样一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交通建设者的大力支援下,不怕吃苦、不惜生命、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甘孜人,克服重重难关,启动了甘孜州交通三年攻坚。
  如今的甘孜交通,依照安全、环保的建设理念,科学规划路网建设,严格规范施工管理,将一条条政治路、经济路、旅游路、民心路嵌入了这片大好河山,为我州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谋事在先打好交通翻身仗
  三年寒风暑雨,这片倾倒了无数山外来客的大山大水,对于筑路人而言,却要倾注无数心血与汗水甚至是生命才能逾越。
  三年攻坚成果来之不易,而这与整个攻坚活动事先明确思路、取得支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州委、州政府以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09—2012年公路建设推进方案》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13—2015年公路建设推进方案》为基础,制定了交通重点项目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集中建设攻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以“打好交通建设翻身仗,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为目标,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为基础,以提高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路网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创新机制、强化落实、加大投入为保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全州交通大骨架,用规模效应促进城乡交通面貌大改观,为加快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民族团结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宏大的规划迎来了我州交通建设发展的黄金时代。省级部门批复的两个方案“甘推”规划实施重点项目39个,实施建设约4453公里,规划总投资近500亿元,构建“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综合交通运输大网络,这在我州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建设规模。
  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更是用三个“前所未有”形容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得到国家、省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前所未有,工程的投入规模和道路建设等级前所未有,面临的建设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
“前所未有”负重前行
  三个“前所未有”,赋予了我州交通三年攻坚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艰巨的时代责任。
  我州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大规模公路的建设任务变得异常艰巨。三年的攻坚活动,建设工期要求紧、工程质量要好、安全施工要求严、廉政自律要求高。项目多、资金量大,工期短,时刻考验着甘孜交通人的智慧和担当。
  交通三年攻坚启动伊始,我州便是集全州之力开展交通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州长益西达瓦为组长,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汪洋(现任州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州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我州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质量进度组、造价监控组、安全监督组、廉政建设组,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针对我州交通建设战线长、人才缺、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实际,我州交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实施工程代建制,并组建了具有独立企业法人的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四川川高公司、四川兴蜀公司、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院、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等省级管理优秀团队,负责12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成立了四川公路工程监理咨询甘孜分公司,负责全州交通工程监督管理。
  除了专业监督外,州交通运输局、州公路局每个副县级以上的干部,都负责一个项目的督察工作,每个月到项目上督察5天以上。三年来,州交通运输局共派出督察干部960余人次,深入项目工地总天数520余天,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广袤高原上,行程百万余公里。
  在谈到三年交通攻坚确保工程质量的经验时,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冉义这样总结:一是以制度建设推动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群策群力,有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目标;三是从源头规范质量安全监管程序;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方式,有效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五是对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动态管理;六是严把建设项目交竣工验收关,严格开展交竣工验收工作。
  一组数据说明了甘孜交通人在确保工程质量方面的“较真”。在建设过程中,州项目监督检测覆盖率达100%,重点对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安和原材料六大类共计20多项指标进行了抽查检测约16000组(次)。检测结果显示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各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均在90%以上。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安全”和“环保”是交通三年攻坚的两大重点。在高海拔地区施工,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安全成为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在海拔4300米的317国道雀儿山隧道(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施工现场,专门建立了高压氧舱,医务室内有专门从外地聘请的医疗专家,送氧车也会按时进入隧道供工人吸氧使用。正是各种确保“万无一失”的措施,交通三年攻坚未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交通三年攻坚环保举措更是“无微不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根据每条路自身的情况制定了周密的环保措施。例如理亚路是作为一条旅游路、风景路来打造。施工人员对于这里的山水、花草极为呵护,公路所经过草地,先将草皮揭起来,暂时码在一起,待公路边沟修好后,再将草皮重新放回原地。沿线的很多名贵树种,建设者也进行了移栽,确保不因为修一条路而毁掉一草一木。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交通三年攻坚涉及很多老路改扩建工程,工程设计之初,便尽量选择老线重建,避免大开大挖,破坏自然。如今,在新317国道沿线,人们依然能够看到老十八军进入藏时栽下的白杨。
  浓墨重彩绘康巴
  2012年至2014年,在新时期我州交通建设史上书写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是继上世纪川藏公路修通、二郎山隧道贯通后,我州交通实现的新的飞越。以317、318国道为主干线,以303、211、215省道等为支干线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民用航空首次落户康巴大地。截至2014年10月,我州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2.61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重点项目30个3050公里,完成投资235.72亿元;农村公路建设里程4743.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6.89亿元。全州21个重点项目2400公里建成通车,除得荣城、乡城两县外,其余16个县全部通三级以上等级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干网络体系;路面舒适度、安全性大大提高,偏远的石渠、稻城等县到州府康定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我州城乡交通面貌大为改观,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藏区和谐稳定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从客货运周转量上看,截至2014年10月,全州完成班线客运量667.058万人次,班线客运周转量125649.989万人公里;公交、出租车客运量1338.805万人次,公交、出租车客运周转量206270.621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665.385万吨,货运周转量161037.022万吨公里。班线客运量、班线客运周转量较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121.84%、98.26%;公交、出租车客运量、公交、出租车客运周转量较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13.56%、12.8%;货运周转量较2011年分别增长146.68%、187.11%。
  在促进全州经济发展上看,仅旅游一项,2013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637.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25亿元。2014年1—9月,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6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3亿元,同比增长51.79%和50.94%;“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84.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45.79%和45%。
  昔日的康巴大地,曾经因为不通路、路难行,阻碍了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我州交通重点项目三年集中攻坚活动的实施,使藏区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共产党万岁”刻在了我州群山之间,更刻在了藏区群众的心间。
据了解,自2015年起,我州将进行全州农村公路三年攻坚活动,更多的交通成果将惠及藏区群众。交通三年攻坚,也将开启整个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
  • 上一篇:益西达瓦到国家证监会汇报里伍铜业上市工作
  • 下一篇:省委追授袁雅逊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