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 本网记者 陈杨
“包村干部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我们相信他,他一定能带动我们村发展,当好我们松林村的形象代言人。”
“我们工作的共同目的都是为群众服务,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在这里表态,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协助村‘两委’班子把村上各项工作搞好。”
2014年10月,泸定县试点开展遴选包村干部工作,群众纷纷拍手叫好。这仅是全州基层党建工作一个小缩影。
近年来,我州不断探索创新,总结提出了“3512”发展任务和“5+1”发展模式,为加强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找到了有效途径。“3512”即每个村(社区)每年培养3——5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2名党员;“5+1”即采取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党务副书记、结对机关支部书记和包村干部共同物色培养对象,由所在党支部进行教育和培养。
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注重从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干部、“9+3”毕业生、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致富、带富能手,反分维稳中表现突出的中青年农牧民中物色,实行乡村两级党组织委员“联系制”,乡村干部亲属培养“回避制”、乡镇党委“干预制”,较好地解决了农牧民党员量少、质弱等问题。近三年,全州培养农牧民入党积极分子12926名,发展农牧民党员7890名。
我州结合争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活动,创新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1744个机关党支部与2734个村(社区)结成对子,通过把机关的“人、才、物、智”等优势资源向农牧区倾斜,努力实现农牧区由帮扶引领向自我提升转变。
全州村级班子得以加强。选派书记、第一书记或副书记605名,驻村蹲点干部2886名。帮助1496个村(社区)健全了八大组织,制定完善切实可行规章制度1143个。开展“三会一课”联谊活动和“三反三珍”等教育活动3850场(次),受教育党员56116人(次)。
农牧区党员干部队伍不断优化,作用发挥更加明显。2014年,全州开展党员“义工”活动1542次,参与党员达到21530人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1934件,走访慰问贫困党员、老党员16290人次。机关党组真帮实扶有力有效,帮助395名无业青年就业,劳务输出3098人,帮助村、社区确定发展特色产业74个,实施党员先富工程31个,帮助25名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州委把2014年确定为基层党建工作年,重点围绕“堡垒建设、能力提升、先锋示范”三大工程,以“党建促发展、党建促稳定、党建促和谐、党建促群众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为主线,固化“组织、工作、制度”三大保障,集中力量夯实党的基层基础。
“三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实施堡垒建设工程,解决了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对4736个基层党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分类定级”。积极践行“走基层”活动,为群众提供各类技术指导3.5万余人次,开展农业生产服务5.2万余人次;组建党员服务队、突击队972个;设立党员服务岗位2.05万个,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6.46万人次。新建党组织132个,12个县开展边界地区组建联合党组织工作,建立边界联合党组织57个。选派党建指导员265名,指导“两新”组织开展党的建设工作。
推进能力提升工程,解决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全州范围内遴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干部,建立“基层党建、实用技术、政策法律、农村工作方法技巧、经验介绍”五位一体师资库。各县共举办党务干部示范培训班48期,培训2129人;举办一般干部示范培训班100期,培训6723人;举办村干部示范培训班201期,培训9087人;举办农牧民党员示范培训班147期,培训8380人。依托结对共建共创支部,各县采取“请出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农牧民党员和僧尼代表到州内外发达地区考察学习108次共1238人。
开展先锋示范工程,解决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围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履行义务”、“党员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4447个基层党组织开展讨论4811场,参与讨论的党员达6万余名。持续开展党员“双报到”、义工活动,深化“1+N”、“N+1”结对帮带,设立党员服务岗2.05万个,组建党员服务队、突击队1336个,为民办好事解难事5812件。法制专题教育村干部、农牧民党员4500余人次。
强化“三大保障”,整合资源提升党建工作保障水平。州委、州政府领导深入各县、各联系点指导党建工作115次,各县县委书记走完全州2679个行政村,走访农牧民1.3万户,乡镇党委书记走访辖区农牧民户实现全覆盖。将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测评结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实行党建工作推进通报制,制发了《甘孜州乡镇干部职工管理办法》、《甘孜州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各县按照省州要求,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落实村级办公经费,加大离任村干部和“三老”干部月生活补助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