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为了农牧民早日住进新房

《甘孜日报》    2015年09月28日

——康定灾后重建见闻
建设中的康定中谷村集中安置点。 
    编者按
    去年11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乱了情歌故乡的宁静,康定、道孚、泸定、丹巴、九龙等地受灾严重。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灾区情况,并给予了巨大支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灾区群众迅速走出灾难的阴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灾后重建。如今,一年快过去了,灾后重建进展怎样?灾区群众什么时候能住上温暖、安全的房子,都是广大读者关注的话题。在康定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报特推出《聚力灾后重建 建设美丽家园——康定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专栏,敬请关注。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杜静 杨琦
    为让农牧民过暖冬
    一天当两天用
    初秋的康定,日渐寒冷。记者在康定市重建办看到,综合办公的大办公室内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在忙碌。正是上班时间,人都去哪儿了?
    “工期太紧张,大家全都去工地了,督工去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道出了实情。
    在前往灾后重建点的路上,雪花漫天飞舞,能见度降低。在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时见拉着钢圈等建材的卡车努力爬行,只为赶去灾后重建的工地。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塔公镇江巴村。村里的房屋因地震全部受灾,灾后重建的工地上,藏式风格的石头房屋建设正如火如荼,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高原天气恶劣,时常下雨,下雨就会影响工程;而且这里重建的藏族居民的房子,在工艺上都有特殊的要求,我们目前很缺熟悉工艺的匠人。这些因素,都给施工增添了很多困难,让工期十分紧张,我们现在都是一天当两天用。”来自华西集团四川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王伟对记者说。他已经在高原上待了近半年时间。
    记者在康定市的多个施工现场了解到,因受天气影响,停水停电时常发生;加之和当地农牧民语言不通,造成沟通障碍,这给王伟他们带来不少困难。“感谢当地政府的热情关心,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立刻来帮我们解决,还主动组织一些熟悉当地少数民族房屋建筑工艺的工人来帮助我们施工。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保证入冬前房屋主体完工。”王伟说。
    夺拉嘎姆村原处于低洼地带,村子重建点选在了平地。由于这里属于湿地区域,因此施工前需要先抽干水,垫很厚的屋基,这样才能保证房屋的质量。西绕是夺拉嘎姆的包村干部,皮肤黝黑,高大强壮,穿着厚皮靴,裹着棉大衣,是典型的康巴汉子。每天,他都会帮村民解决各种困难,帮助建筑工人与村民沟通。无论村民还是工人,见到他都会亲热地打招呼。
    “乡干部帮了我们很多忙,现在幸福得很。”村民索甲的房子主体已经完工,听说过不了多久就能住进新房,憨厚的他高兴得只知道笑,一个劲儿地感谢政府。
    打造藏区旅游乡镇
    给牧民带来新生活
    新的道路、新的房子,能给农牧民带来什么新气象、新生活呢?
    已73岁高龄的江巴村村长达吉说:“在房子重建的同时,我们村的老百姓也在考虑以后的发展。以前,村民都是靠天吃饭,季节性地有一些收入,极不稳定,且收入很少。”
    塔公镇副镇长泽周告诉记者,重建后的村庄将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将从前单一结构的旅游产业变为多元化发展,给牧民带来新生活。
    泽周说,重建后的江巴村,将充分利用该村位于“康定—塔公—新都桥”旅游环线和康定机场所在地的区位优势,打造高原藏区旅游乡镇,并配套建设游客活动中心、道路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依托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优美生态,整合优势资源,打通产业链,建成震后牧民新村和塔公草原旅游集散地,打造高原牧区文化新村的标杆。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当地十分注重保存特色村貌,打造藏式民居村落,实现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不断加快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户户有水电,家家通道路,实现景村一体,并倡导现代牧民生活理念。
    据了解,当地政府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将社区商业与活动中心结合,方便居民与游客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以休闲、观光等多种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重建后的新村,将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尊重当地自然风貌的前提下,提炼特色景观元素,春观草甸,夏赏花海,全力打造游客活动中心,即乡村综合“1+1”:一个集乡村酒店、游客中心和村级政治中心(医疗室、治安室、文化图书室、办公会议室、邮政点、商贸点)为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民族风情旅游产业由单一的风景游向吃、住、行、游、购、娱多元化发展。
    雅拉雪山脚下,正在重建的中谷村,以藏汉结合的川西民居建筑为主,尽力保持原有地域与建筑风貌的同时,引入现代生活设施,除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停车场、游客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还将依托当地的地热资源,建设温泉度假设施、道路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且以茶马古道传奇事迹为思路,结合藏汉文化元素,围绕当地传说赐福神泉“扎西神泉”为中心,打造“博爱温泉,休闲营地”,重现当年茶马古道重要营地盛景,为游客提供最纯粹的藏式生活体验。
    江巴村、夺拉嘎姆村、中谷村……在康定市,所有重建的居民点都有将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纳入重建的规划。
    三年完成重建任务
    多项措施做保障
    康定市委副书记、市长甲么介绍,康定市借鉴雅安芦山灾建经验,提出了“总牵头、总协调、总施工、总监管”的工作模式,全面细致梳理所有灾建项目,严格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按“应纳尽纳”原则将105个项目纳入总承包实施。但康定市地处藏区高寒高原,受地理、气候等影响,有效施工期相对较短,加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数量大、范围广、涉及资金多,缺乏熟悉木雅臧房工艺的工匠,农房恢复重建缺乏人力支撑。
    据了解,为保障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全面完成年度重建目标。康定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打灾后重建的硬仗。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完善《工作对接流程图》,构建市重建办、项目业主部门、乡镇(街道)、华西集团和康立公司四方“人对人、点对点”的沟通交流机制,明确村两委干部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发挥其主体责任,全力配合项目业主开展工作。
    同时,加强统筹推进,着力农房建设,派专人做钢筋、水泥、砂石等建材的采购、筹备、运输、储存和分配等工作。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以“农区乡镇组织、牧区乡镇聘请”的方式,引进木雅风格建筑工匠有偿援建,并在安置点配备多位专业性人才,确保安置点农房建设快速推进,力争年内,在各安置点建成一批农房,让群众搬迁入住。
    此外,为赶超工作进度,加快项目实施,康定市进一步倒排工期,确保在有效施工期内,每月都有一批项目开工,年内大部分灾建项目落地实施,同时组建自建委员会,引导激励群众,参与灾建工作,组织结对认亲干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重建,建立“一户一卡”,合力推动重建工作。
    甲么说:“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完成15799户维修加固、2541户住房重建任务,三年完成重建任务,把5个集中安置点和夺拉嘎姆学校打造成全州乃至全省灾后重建的亮点和标杆。”
     
    
 
  • 上一篇:我州与大唐公司签署去学电站合作框架协议
  • 下一篇:6000多亿元粤资入川 上万名川商扎根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