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炉霍县文化惠民提升群众“获得感 ”

甘孜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炉霍县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 本网记者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但渐行渐近的春节和藏历新年,却让人感到格外温暖。连日来,记者行走在炉霍县城乡,看到的是各族干部群众欢天喜地迎新年的热闹场景:购买年货的人们行色匆匆地穿行在农贸市场、大小商店和超市之间,货比三家求质量,讨价还价算细账,大包小袋满载归;在县文化馆、仁达等乡文化站以及昌达等村民活动中心,有的在歌唱、有的在舞蹈,那全神贯注的劲头,那兴高采烈的场面,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正在为即将闪亮登场的新春文艺演出而精心排练;在县城里,在农牧民家的院落中,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更让人品尝到了藏区年味的别样风情。
    采访中,宜木乡虾拉沱村党支部书记吴福寿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更看重的是新年的氛围,从春节到藏历新年,村民活动广场上几乎每天都有节目表演。村民们自娱自乐的表演与喝彩,让乡村的新年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为切实让乡村文化阵地热起来、基层群众动起来、文化氛围浓起来和传统文化活起来,炉霍县以全面提升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五突出”,着力把群众“要”文化与党委、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把“大众化”与“化大众”结合起来、
    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战略,一份份“保鲜”而富有“营养价值”的文化大餐,让农牧民群众在脱贫奔康进程中增添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力量。
实施文化惠民,阵地建设是前提。为破解农牧民群众对文化强烈渴望与乡村文化阵地严重缺失的难题,炉霍县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10个乡镇文化站不仅全面建成,而且免费向公众开放;斯木、洛秋乡两个示范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和地勘设计、工程图纸设计工作等,项目建设即将破土动工;为有效解决村级文化活动没有音响、服装等问题,该县切实加大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力度,制订完善创建标准,并及时为宜木乡虾拉沱村、雅德乡晏尔龙村、旦都乡秋所村文化活动室各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文化设施设备;出资20万元,为已建成的171个农家书屋、22个寺庙书屋和4个社区书屋添置书籍、征订报刊,日渐充实的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和社区书屋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渐渐增强;投资1040万元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全县40个乡镇农民健身体育工程建设项目均已全面启动;投资约4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700多平方米的县电影院已进入装修阶段,……一项项文化惠民的大手笔投入,让文化惠民的灿烂阳光照亮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家园。
     记者在炉霍采访期间,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执意要笔者去参观县上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三馆”。位于霍尔广场上的“三馆”确实大气: 3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特色鲜明的建筑物、独具特色的装修风格、丰富多彩的馆藏物,让人为之惊叹。难怪在这么冷的冬天,居然还有公众成天“沉迷”于“三馆”之中。“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免费又舒适的看书环境,我平时在家也没啥事,经常过来坐坐,既可以打发时间,更能陶冶情操。”68岁的刘老太一面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分忧》杂志,一面乐滋滋地向记者说。据图书馆值班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实现免费对外开放效果特别好,目前每年进馆阅读和借阅图书的人次已经突破了1万,年借阅书刊量达1.5万册次。
      图书馆免费开放带来的“涟漪效应”,让群众乐此不疲,而县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更是让前来参观的群众和游客络绎不绝。以红色文化、唐卡文化、民俗文化、石棺文化为主题的县博物馆,每年免费接待量达到了1.9万人次。这对一个县级博物馆来说,确实算是一个惊喜。更让人惊喜的是文化馆启动的免费培训项目,为小孩和老人们创造了一个培养兴趣、找寻欢乐的“乐园”: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免费开放的美术、藏文书法、汉文书法、电子琴和舞蹈兴趣班,让120余名中小学生乐在其中;倍受老年人追捧的围棋、乒乓球、霍尔红合唱团、摄影协会等艺术团体,更是刷新了年接待群众9500余人次的纪录。
采访中,正在为春节和藏历新年排练节目的霍尔红合唱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既是党委、政府无偿为我们老百姓提供的公共文化福利,更让我们在享受之中充满了感激与感恩。脱贫攻坚离不开文化惠民,全面小康更是离不开文化小康。‘三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这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现在的电视特别有看头,好几十个频道任你选,看得你眼花缭乱。我最喜欢康巴卫视,几乎是每天必看,生活的、娱乐的、法治的、种植的、养殖的内容都有,看了后不但能消遣,而且还可以学到一些知识。我通过看电视学会了科学种植和养殖的一些方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就能转化为增产增收的路子。其实,从电视中也能学到致富经!”采访中,新都镇村民周阿加感触尤深地向记者说。
     从“村村通”到“户户通”,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周阿加的感叹道出了炉霍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心声。为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长期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该县切实组织开展“户户通”直播卫星电视服务工作和有限电视模改数工作,并把直播卫星户户通和数字化电视的有关调试、操作和使用宣传到户到人、服务到村到点。广播电视的全覆盖,不仅开阔了农牧民群众的视野,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惠民,既要有阵地,更要‘搭舞台’;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近年来,我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上想尽了办法、下足了功夫,也见到了成效,文化惠民,就应当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以群众活动为载体,只有让老百姓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县文化馆的负责人感慨万千地说。
      说话间,他随即从一个文件夹中取出了一份有关去年全县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工作总结。总结平淡无奇,但记录的全是“干货”:依托元旦、春节、藏历新年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迎新年庆祝活动,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游园活动和体育比赛,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次;每天下午6点至8点,在“霍尔文化广场”有文化馆专业演员教跳广场舞、锅庄,以丰富广大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功举办了“炉霍红”文化活动、“红军光辉照炉霍”图片展览、“红色炉霍、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宗塔草原山歌旅游文化节,唱响了爱国主义主旋律;成功举办了炉霍霍尔历史文化研讨会,邀请到20余名国家、省州级的藏学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形成了“炉霍共识”、编制了论文集,并成立了霍尔文化研究中心;结合“基层群众宣讲”活动,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50余场,实现了行政村、寺庙和学校全覆盖,   《对脚锅庄》、山歌联唱等本土节目最受农牧民群众欢迎;“送电影下乡”活动覆盖了全县171个行政村,1980场次农村免费放映公益电影,10922人次的登记在册观众人数,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到电影“大片”带来的欣喜与享受……
   “文化能穿越千年历史,跨越心灵障碍,抵达内心感受。尽管我县实施文化惠民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供需不平衡、供需不对路等问题,只有有效解决农牧民群众对文化的‘饥饿感’和‘口味感’,才能增强农牧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进而转化为实施‘六大战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炉霍的磅礴力量。”这一番话,道出了实施文化惠民的价值与意义。
幸福的歌声在飞扬,欢快的舞袖在翻飞,浓郁的年味在走来,勤劳智慧、感恩奋进的炉霍儿女在辞旧迎新中,尽情地品味着发展、民生、稳定带来的欢乐与祥和,文化惠民的累累果实正提升着全县干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 上一篇:新春温暖进万家 浓浓关怀显真情
  • 下一篇:益西达瓦抽查森林防火值班情况并慰问工作人员